“向阳红01”是我国目前最先进新一代全球级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将于今年10月赴东印度洋执行首航任务,这艘船对我国海洋科技界来说可谓“鸟枪换炮”。新华社记者近日登船采访了解到,这艘船不仅能原地360度转圈,还可以在指定坐标保持不动,海上多道地震采集系统等科考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向阳红01”船可获得从高空大气到水面,从水体至海底以下数千米范围的第一手科学数据。

  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记者近日来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远远就看到5000吨级“向阳红01”船挺拔的身姿。全船被喷成了白色,甲板呈绿色,前甲板上一块黄色的区域是直升机悬停区,红色的A型架吊放系统和救生艇分外显眼。

登上“向阳红01”船感觉到内部装修非常精致。记者来到最顶层的驾驶室,这里是360度“海景房”。船长张志平指着一处操作台说:“这艘船装配备动力定位系统,前期试验证明性能良好。只要海况在5级风、2节流以下,这艘船就能在一个精确坐标保持不动,误差在2米内。”

“向阳红01”船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所副所长魏泽勋说,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对海洋科考非常重要。之前船舶到了指定位置,将科考设备投放下去时位置就变了,科学家很难精确拿到想要的样品和资料。

当日,“向阳红01”船在青岛近海试航。离开码头时,船舶像“螃蟹”一样横着离开了。“这是因为我们船艏和船艉都装了侧推装置。通过控制艏艉侧推的螺旋桨,船舶就能原地360度转圈。”船长张志平说。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船舶管理中心副主任吴永亭将记者带到一处神秘房间,这里有两个二三十米深的“井”,“井”中间有两个柱状装置。“这是升降鳍板。”吴永亭说,“在航行过程中船底会产生紊乱的海流,中间有气泡,这会影响声学设备精度。这两个升降鳍板可以将声学设备直接伸到海面以下,避免受海面紊流影响。同时,升降鳍板能将声学设备直接提升上来,方便维修保养。”

不仅科考设备先进,操作也更为便捷

吴永亭介绍,“向阳红01”船载调查设备共64台/套,分为水体探测系统、大气探测系统、海底探测系统、深海探测系统、遥感信息现场印证系统和船载网络系统,涉及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遥感和海洋声学等学科。

记者了解到“向阳红01”船最先进的调查设备当属海洋多道地震采集系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郑彦鹏介绍,海洋多道地震采集系统是探明海底地质构造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海洋石油勘探领域应用广泛。“向阳红01”船上这套设备的道间距6.25米,比石油勘探领域的多道地震采集系统道间距小一半,因此分辨率更高,获得的数据科研价值更高,相当给海底以下的地层做个CT。“这套设备在8月上旬进行了海试,性能良好。”郑彦鹏说。

魏泽勋介绍,温盐深仪是最常见科考装备,但以前要人工抬着仪器到舷边,在布放过程中还要人工扶助防止温盐深仪晃动,非常费劲。“向阳红01”可直接将温盐深仪从仓库吊放进海里,设备有自动止荡和升降补偿装置,安全且省时省力。

在“向阳红01”前甲板上,最引人注目的是30多米长的重力活塞取样器。“传统重力取样器靠绞车和人力,费时费力,经常取不上来样品。在距海底10米时,船上释放一声学信号,重力活塞取样器开始依靠重力自由下落并插入沉积物,最长可获得30米的沉积物样品,可用于地质和古环境演化等领域研究。”

  海洋科研不再依靠“借枪”上阵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说,“向阳红01”船将有助于科学家揭示大洋环境和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异的调控作用,阐明大洋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查明大洋碳循环与热带驱动机理及其与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探索深海海洋的自然规律和本质,自主开展海底热泉、冷泉系统与地球深部过程研究等。

从2012年以来,我国新建的三艘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向阳红01”和“向阳红03”均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公司副总经理王渭龄介绍,这三艘船使用的是同一个设计船型,“科学”号交付较早,“向阳红01”和“向阳红03”在建造时又进行了系列优化,包括重力取样收放系统、温盐深仪吊臂、升降鳍板和水文绞车等科考设备使用更加安全和便利,船舶舒适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也更高。

“这三艘船是国内的科考旗舰船。在建造过程中,造船方在减振降噪、科考设备快速装卸装置及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使企业的技术实力实现了提升。”王渭龄说。

实地调查、观测和试验是海洋科研基本手段之一,因此科考船是海洋科研基本平台,但此前我国大部分海洋科研机构没有专业科考船。科学家有了科研需求,要去找其他部门的船只,如渔船、工程施工船、货船等,或搭载类似的科考船进行航次调查。

海洋科研人员表示:“向阳红01”等三艘现代化海洋科考船投入使用,将逐步助推我国海洋科考实现质的飞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