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与汽车和火车站,飞机场是一个庞然大物,动辄上千公顷的面积,却又往往是那些寸土寸金地区的必需配套设施——大型城市、岛屿等等。

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大海,广袤的海洋是否会成为机场的摇篮呢?

填海造田当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在香港、大阪等地方,人们用填海的方式,扩展出了机场;但相比于这种劳命伤财的方式,我们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呢?

也许我们可以在海面上,造一座漂浮的飞机场?

漂浮甲板

航母本身就是漂浮的机场,但它们是军用设施,必须保持机动性。而对于民用客机来说,它们的飞行甲板显然太短了——即便是世界上最大吨位的航母,也无法满足普通喷气客机起飞跑道的长度要求。

那就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所谓“漂浮甲板”的概念。

我们把航母的发动机和下层的结构移走,再把剩下的部分固定在海上的一个地方,扩建它,直到它能够承载中型客机的起降——这就是我们的漂浮甲板了!它是一个巨大的浮动建筑,不是船,也不是岛。

先驱者

早在二战时,英国的工程师们就曾设想,在冰山上建造航空跑道,用于掩护他们的大西洋车队。工程被冠名为“哈巴库(Habakkuk)”,虽然工程从未进入实质阶段,但“漂浮机场”的概念却存留下来。

1995年,17家日本的私人公司,大部分是造船厂和钢铁厂,组成了一个技术研发团队,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巨型漂浮机场的研究。

项目的目标很明确——在东京湾造一个巨型漂浮机场。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这个可能是一个相当具有野心的计划。

虽然计划中4公里长的跑道没有最终建成,但一条1公里长的测试跑道成功通过了测试,证明了漂浮机场的概念并不是纸上谈兵。可惜,仅仅如此。计划最终鱼死腹中,而这条1公里长的跑道也被拆除了。

圣地亚哥计划

美国圣地亚哥的机场因为空间狭小,也曾尝试着在海面上建造漂浮机场。不过与其说是尝试,不如说是纸上谈兵——当预算公布为200亿美元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漂浮的城市

圣地亚哥计划在设计上,与特里·金凯特的提议相符,特里是美国一位航空工程师,他在漂浮机场领域投入了许多研究精力。

他的灵感来源于石油钻井平台,包括对于漂浮机场材料和实现技术的选择等方面。

这并不仅仅是一座机场,这应该是一座漂浮的“城市”。它不仅能应对中型客机(比如波音737,空中巴士A320等)的起降,而且能作为生态和科技实验提供场地,比如水产养殖,比如观光游艇,比如可再生能源。

这个漂浮机场应该在能源上自给自足,利用不同深度海水间的温差发电。它在这里还能建立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前哨站,或者是海上港口和休闲中心。

大西洋之链(恋)

这个更加疯狂的想法来源于1930年的大众机械杂志,他们希望用漂浮机场首尾相连,最终连接欧洲和北美。

这使小型飞机飞越大西洋成为和可能,而不需要做额外的增程双引擎改造,也不需要从冰岛和纽芬兰绕行。

然而,漂浮机场却更适合在较为温暖的海水中建造。

布特·斯拉伯特是特里德合作伙伴,并且是一位航空顾问。他在谈到漂浮机场的时候,提到了目前一些国家和他们的基础设施运营商,正在加勒比海评估漂浮机场的可能性。在这个地区,最需要机场的地方往往被丘陵和山地覆盖。

但似乎其他的航空顾问对于“漂浮机场”这个概念依旧持保留态度。“设计海上的机场,往往由非经济因素推动,比如中国南海。”一位前航空公司行政规划师说。

鲍里斯岛

机场建设项目一直是烧钱的项目,更不用说把机场建在水上了。如此说来,漂浮机场的概念存在许多年,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的情况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随着空中交通的增长和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机场迁址难上加难——1992年的慕尼黑和1998年的香港是两个少见的个例。

英国的希思罗机场是欧洲的空中交通枢纽之一,围绕它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年。有人建议将机场搬迁至泰晤士河的入海口,从而解决机场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也得到了一大批拥蹙。

不过著名的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则有一个不同的计划:在距离伦敦以东30英里的一片沼泽地上,他提议兴建一座4跑道的机场。

这就是所谓的“鲍里斯岛”计划,因为前伦敦市长鲍里斯是这个计划的脑残粉,可惜它被2014年的英国航空委员会否决了。

  

鲍里斯岛计划

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建筑公司金斯勒和泰晤士河口研究开发中心,想要直接在河口建造机场。

此机场的愿景同样非常美妙:6跑道,位于泰晤士河口。至于花费嘛,630亿美元啦。

登机口位于中心,其他6条跑道平行排布于登机口两边。而此机场会通过地下隧道与陆地相连,隧道内设高速铁路。

考虑到湍急的流水,当年东京设想的巨型漂浮机场会有些困难,所以金斯勒选择了所谓的“圩田”法。就是用坝将水面分割成许多区域,然后将水抽干,得到相对结实的地面。

“很贵,我知道,”金斯勒的常务董事伊恩·穆凯(Ian Mulcahey)解释说,“但是相比于将机场建在陆地上,我们省下了无数在征地方面的麻烦。”比如伦敦机场的扩建工作,始终没有定论。

经济学问题

在讨论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时,最终还是要回归经济学。

这么多年来关于“漂浮机场”的争论和概念发布,早已证明了这并不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剩下的就只是,在经济方面,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过去在石油行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迫切的需求,并且,有利可图的时候,啥都不是事儿!什么深海油井,什么页岩油田,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开采方法。

也许这也会适用于未来的“漂浮机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