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image.png

5月18日,我国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船圆满完成环球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返回青岛。

在全程3.86万海里的征途上,“向阳红01”船通过搭载的科考设备,获得了沿途从高空大气到水面、从水体至海底的第一手科学数据,是名副其实“流动的海上科学实验室”。

走航观测 作业不停

4月22日,风和浪细,“向阳红01”船急速航行。

调试发射机状态、为探空气球充气、悬挂探空仪发射机……科考队员陈思宇在船顶稳住身体,紧盯海面的波浪,判断海风的强度和风向,为释放GPS探空气球做准备。

看准时机,陈思宇放开了GPS探空气球。白色气球拖拽着探测仪直奔万米高空,转眼间不见了踪影。实验室的数据接收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着探空气球所处的高度和大气相关实时数据。

几个小时后,陈思宇再次来到船舯部甲板投放抛弃式温深仪。他勾动发射器扳机,仪器探头应声入水。细如发丝的数据线将探头测量到的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数据传送到电脑显示屏上。

“向阳红01”船从智利蓬塔港起航以后,陈思宇一直忙个不停,按照计划进行走航观测作业,测量沿途海水和大气的剖面信息。

每天,除了释放GPS探空气球和抛弃式温深仪,陈思宇还通过船载海气物质通量观测设备,沿途采集气溶胶样品。从智利,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再到青岛,他一次次更换经过特殊处理的过滤膜,然后低温保存,以便带回国内实验室进行分析。

“气溶胶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刻影响。人们所熟知的PM2.5就是气溶胶家族的成员。”陈思宇介绍,通过研究吸附在滤膜上的颗粒物,可以分析出不同海域的气溶胶浓度和分布特征。

本航段科考队领队乔方利说,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家缺乏对南半球海域的气溶胶系统观测和研究。在大洋46航次,随船科研人员综合观测海洋-大气气溶胶及痕量气体成分,结合物理海洋等其他学科观测,为研究南半球的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积累经验和数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