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淮河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淮滨造船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建县之初樯橹林立,到一段时期的历史沉寂,再到改革春风拂面来,钢船出海耀中原,直至如今的十里淮畔铁花红、长江航船数淮滨,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造船的历史嬗变。

“长江、运河上行走的散装货船,四成产自淮滨。”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启自豪地说,“1000—4000吨位的钢质散装船,淮滨都能造,而且以船型美、航速快、稳定性强而响誉淮河、长江和运河航运,甚至远销到珠江流域。”

淮滨虽地处河南东南边缘,却自古享有“中原出海大通道”的美誉,近60公里沿淮岸线可做港口。新建淮滨港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内陆码头,可联结皖、鄂、赣、苏、浙、沪等省市,实现内陆通江达海。穿境而过的京九、宁西铁路,淮固高速和即将建成的息邢高速,以及G220、G328国道,与安徽阜阳机场、信阳明港机场联结构建成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淮滨万隆造船厂厂长闫尚义,其父闫克俭自1954成立国营淮滨造船厂时就从安徽阜南招工来到这里,直到成为主管造船的副厂长。初中一毕业,他也进了造船厂当学徒,如今已是淮滨造船界有名的技术“大拿”。“淮滨造船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淮滨港沿淮十公里河畔,200多条船同时建造,焊花日夜飞扬,场面壮观极了。”闫尚义说。

据介绍,2011年成立的淮滨造船产业集聚区,是河南最大的造船基地,现有规模以上船舶生产企业7家,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拥有熟练技术工人5000余人,可年生产钢质散装货船500余艘,造船业带动航运、机械制造、电力、轻工、物流、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极大带动了沿淮滩区农民的脱贫致富。

“几十年来,依靠独特的来料加工、作坊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淮滨造’赢得了万千船主的青睐,带来了淮滨造船业的发展和兴盛。”张文启坦言,“同时也带来了造船利润微薄、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病。面对世界先进造船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国内造船产业的飞速发展,淮滨造船业正面临着二次变革。”

闫尚义兄妹七人,有三个成了淮滨“船二代”。家乡的万隆造船厂,由他和侄儿坚守。妹妹和妹夫在南京开起了船舶修造厂,成了长江上“淮滨造”船舶的“休憩疗养地”。姐姐闫玉和姐夫徐和舟在江苏仪征成立的万隆船业,生产的万吨级船舶组件出口苏丹,5万吨级石油专用船舶远销俄罗斯。

淮滨造船业在实现“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亦在加速推进。2017年9月,王金琦投资一千多万元与江苏诺宝船艇合作成立的金隆诺宝船艇有限公司落户淮滨,20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游艇将很快在淮滨港生产下水。

走进淮河畔的江淮船业集团院内,5艘长达68米、设计载重量2200余吨的大船正在紧张焊接中。淮航船业负责人张永新乐呵呵地指着其中两艘告诉我们,这两艘是淮滨造船史上首次实现整船出售的新建船舶,每艘售价达270万元。

远处的河道里停靠着十余艘已经下水的崭新货船,37岁的船主苏标领着妻子和妻弟,正高兴地在驾驶舱里摆弄着新型航行设备。

“我这艘船是淮滨港第一批下水的驾驶舱前置散装货船呢,可以和长江上最先进的货船相媲美。”苏标兴奋地说,“再有一周拿到营运许可证后,我就能开着它畅游长江、驶向大海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