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进(右)在军舰上与战友谈心。(照片均由郭长进提供)

官兵们在甲板上锻炼身体。

郭长进用卫星电话协调护航事宜。

为官兵们办讲座讲解商船构造,也是郭长进的工作之一。

    今年4月28日,是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胜利归来的2周年纪念日。曾随中国海军参与本次任务的太仓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高级船长郭长进昨天首次透露护航中的许多细节——

    □本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本报通讯员 张开文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武汉号”驱逐舰、“海口号”驱逐舰和“微山湖号”补给舰三艘首批护航舰艇,满载着祖国人民的重托,驶出三亚军港,拉开了中国海军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水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序幕。

    2009年4月28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护航任务,胜利返回三亚军港。据悉,在124天里,护航编队先后为200多艘船舶护航,解救遇袭船舶3艘,接护船舶1艘。

    经层层选拔,受交通部委派,太仓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高级船长郭长进成为首批护航编队中的一员。在为期4个多月的行动中,郭长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71舰荣誉船员”证书,被国家海事局记二等功,并被交通运输部嘉奖。

    根据相关规定,2年来,郭长进从未公开透露过护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再过两天,就是首批护航编队胜利归来的2周年纪念日。对于在亚丁湾护航的124天难忘经历,郭长进昨天首次向记者敞开心扉,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生命的年轮描绘出最美画卷

    “祖国需要,我甘愿奉献”

    为了省淡水,几十年来从未剃过光头的他剪掉了头发;新鲜蔬菜少,他患上了严重的口腔溃疡,地道的英语口语也带起了浓重的“阿拉伯口音”

    124 天里,郭长进写下了厚厚一本护航日记。“参加护航是一次远行。远行的路上,懂得把个人追求融入民族大业中去,才会在远方获得那枚金光闪闪的勋章;远行的路上不忘记肩头重任,才会让生命的年轮描绘最美的画卷。祖国需要我,我甘愿奉献。 ”

    郭长进告诉记者,他有过16年的航海经历,远行过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远洋船长时,曾多次航经亚丁湾。他说,每年的7月至9月,印度洋劲刮西南季风时,海面上一片惊涛骇浪。而亚丁湾作为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狭长走廊,因为有了索马里半岛的遮挡,成了一个难得的避风港。那时,西行的船舶都渴望早日到达亚丁湾,东行的船舶迟迟不愿离开亚丁湾。可是,自从有了索马里海盗,亚丁湾就成了商船航行最危险的水域,成了海员们最想火速远离的地方。

    郭长进说:“作为随我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的一员,一名以保障航行安全为己任的海事人,编队起航的那一刻,我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这一次,我是带着特殊的使命,再次进入这片熟悉的水域的。 ”“护航的生活相当枯燥,也特别艰苦,这种环境最能体会报效祖国、献身使命的含义了。 ”郭长进坦言,在军舰上最珍贵的是淡水。为了节省淡水,几十年来从未剃过光头的他剪掉了头发,实在热得难受时,就简单用湿毛巾在额头上擦一擦;因为缺少淡水,每天吃的菜都含有少量沙子,吃饭用的盘子也没能彻底洗干净,但大家从来没有怨言;因为缺少淡水,在炎热的赤道航行时不免出汗,大家都想能痛痛快快洗个澡,但真正轮到洗澡时,只是每人在水里过一下,这个澡就算洗完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