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产业发展

“先进的海洋装备是实现海洋强国建设重大战略的根本保证,海洋材料则是先进海洋装备的物质基础,即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在日前举行的2016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周廉、干勇、曾恒一、毛新平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回顾探讨了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纷纷为我国海工装备和海洋材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一致认为要大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海工装备:创新发展要着眼“四化”

“当前,人类已经迈入开发利用深海新时代,在美国全球海洋科技规划当中,已经明确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可开辟的疆域,谁能够最早最好开发海洋,谁就能够获得最大利益。海工装备是人类迈向深海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重要的前提条件与工具,必须大力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在会上指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把深水中的能源资源开发出来,就需要先进的装备,没有装备就没有开发资源的手段。”但他坦言,目前我国在海工装备领域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海洋石油981”平台为例,一方面,我国虽然可以自主设计、建造、运维,但是开发起步较晚,时间短、经验少;另一方面,主要的装备设施,特别是重要的部件,比如发电机、动力系统、DP3动力定位系统全部依赖进口,亟待国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十分同意毛新平和曾恒一两位院士的的观点,他同时表示:“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海洋工程与科技朝着大科学、高技术方向发展,呈现出绿色化、集成化、智能化、深远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相关产业及技术发展的方向。”

绿色化主要是指海洋工程的环保、能效、安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并成为海洋运载装备行业最大的热门话题和机遇挑战。

集成化是指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逐渐向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指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下,海洋工程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朝着分布型、网络型、智能型系统方向推进,以实现智能控制、卫星通信导航、船岸信息直接交流等目标,海洋的立体网络建设成为普遍的关注点。

深远化是指人类走向深海和远海的步伐逐渐加快,各国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不断向深海领域推进,海洋潜水器作业深度不断增加,寻求新的资源开发和科学发现。

干勇建议,我国应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针对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权益、开发深远海资源、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需求,以提高我国在海洋国际竞争中的技术支撑与保障能力为目标,在海洋探测、运载、能源、生物、环境和海陆关联等六大工程方面,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技术和重大装备,提高深远海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精、尖技术为发展重点,以深远海技术带动近海技术进步,促进整个海洋技术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补充说:“未来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要注重统筹规划,在全球化时代,相关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全球战略眼光。”海洋材料:“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驱动下,海洋装备发展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其中就离不开先进的海洋材料作为物质支撑。”谈到发展海洋材料的重要性时,毛新平如是说。

据周廉介绍,海洋材料从应用方面讲,包括对海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装备用材料、维护海洋安全的军用舰船和执法船等材料以及用于海洋科学研究的装备和仪器用材料。他强调,先进的海洋材料能够实现海洋恶劣环境下抵抗海水和生物体侵蚀,满足各类海洋工程装备结构和功能应用的需求。就具体类型而言,海洋材料涵盖了钢铁、钛、有色金属、无机水泥、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等。

周廉指出,长期以来海洋材料并未纳入国家新材料体系的范畴,发展速度远落后于航天航空材料,并且高端海洋材料使用上40%以上依靠进口,先进海洋材料应用上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为此,他建议强化海洋材料在海洋领域科技发展的基础地位,加强高性能耐蚀钢铁材料、钛合金材料、轻质和复合材料在石油平台等海工装备中推广应用。他谈到,目前使用的海工装备和船舶面临巨大腐蚀威胁,加强海洋工程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失效机制研究显得尤为关键。要深化对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应用的低成本结构材料的研发,大力推进钛合金在海洋装备中的推广使用。他希望,各方要依托于今年6月在武汉成立的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一合作平台,同心协力,着重解决我国在海洋材料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谈到海洋材料,干勇认为,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大的新材料技术为支撑。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新材料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支撑保障能力较弱,受制于人问题突出;二是引领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抢占战略制高点;三是绿色制造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科技船舶用材,我国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例如特种焊接材料,国内基本没有供货源,无评定数据和工业业绩。像船舶用钛合金板带管,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干勇说。

面对这样的现实,干勇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必须努力将海洋材料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打破大批核心关键材料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为此,最为关键的是以下游应用为牵引,构建我国新材料标准体系,推动新材料快速融入全球高端制造供应链,解决“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难题,提高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