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大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聚焦北京盛会的同时,许多外媒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穿梭于中国和欧洲间的货运列车、老挝崇山峻岭中的铁路隧道、希腊的港口、非洲的首条电气化跨国铁路……都成为他们眼中体现“中国雄心”的符号,并试图从中探究“一带一路”得到广泛响应的秘诀。

高峰论坛期间,“一带一路”不断传出具体合作成果。路透社14日报道称,尼泊尔财政部官员透露,尼方正与中方谈判建设连接中国西藏和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跨境铁路项目,总投资高达80亿美元。此前一天,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巴方与中国签署价值近5亿美元的新协议。1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其理事会已批准包括巴林、智利等国在内的新一批7个意向成员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扩大到77个。

“全球化2.0”,《洛杉矶时报》用这样的标题列举“一带一路”取得的成绩:上月中缅石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开始绕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海滨向本国运油;今年早些时候,非洲首条电气化跨国铁路投入运营,这条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去年,随着伊朗国际制裁逐渐取消,第一列从中国华东地区驶出的货运列车抵达伊朗……这些项目反映出中国的雄心正一步步将半个地球纳入倡议中来。

从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到4年时间里,“一带一路”缘何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联合早报》称,中方已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次论坛期间还有望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和协议。“一带一路”在最近一年尤其获得加快落实。中国去年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达1260亿美元。今年1月,首列从义乌到伦敦的中欧班列出发,近三周的轨道旅程比海运快了一个月。中国在供应不稳定、物流渠道不畅通的国家建发电厂和修路,既能降低中资企业在当地设厂的营运成本,又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政治和战略的红利方面,“一带一路”最明显的功能之一是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越来越多的火车正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过门户城市阿拉山口驶向西方,其中蕴含的地缘政治意义非比寻常。”《华尔街日报》称,4年来,海外贸易保护主义之风狂吹不止,中国却凭借“一带一路”这块基石努力争当全球化的捍卫者。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希尔曼表示,眼下全球舞台上有抱负的国际化构想不多,“一带一路”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和平、发展、合作是人类的三大主题,“一带一路”倡议把这三大主题弘扬到最高境界。“一带一路”是发展导向的全球化,过去的全球化是规则导向的。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探索和经验,但不强加于人。王义桅说,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民粹主义在发达国家抬头,就是因为发展问题没有解决好,存在经济停滞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应该抓好发展这个主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