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1日获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正将最新编制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送往国家有关部委及湾区所涵9市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陆域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大陆和岛屿海岸线总长3201公里,地处海陆交互作用地带,地质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但区域差异较大,局部存在一些地质问题。

据《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主编、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秦绪文介绍,近2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广东省相关部门在湾区及其附近海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已查明区域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及变化情况、环境地质问题状况,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然资源、地质环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图集涵盖土地规划利用管理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条件、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适宜性、产业规划布局需要考虑的能源与资源条件、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和防灾减灾需要重视的重大问题。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土地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评价研究表明:湾区耕地面积总量少,约7820平方公里,但有较为丰富的滩涂和浅海区等后备土地资源,面积达7225平方公里,可作为区域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用地;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分布面积为35830平方公里,可占全区面积的64%,优质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江门、肇庆、佛山、惠州等市。

通过开展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果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具备相对优越的工程地质条件;陆域工程建设地基条件较好,陆域西部、东部地形起伏较大,以坚硬块状岩浆岩、弱风化碳酸盐岩及砂砾岩等为主,地基条件良好;海域近岸区地形起伏不大,地质灾害因素较少,工程建设适宜性好;90%以上的濒海海岸线适宜或较适宜建设港口。

在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方面,建议加强对活动断裂的勘查和设防,充分利用地基条件良好的区域,科学布局重大工程,实现内地与港澳交通设施等有效衔接。

综合研究表明,湾区及周边海域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开发利用潜力极大。海域油气资源多在珠江口盆地,预测石油资源量为80亿吨,天然气水合物有较好开发远景,已圈定11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锁定2个千亿方级矿藏,并已在神狐海域成功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充沛,温泉众多,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海砂资源丰富,探明远景资源量385亿立方米;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淡水天然资源总量约每年150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率达77.1%。

研究表明,截至2015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湿地面积865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5.45%,呈退化趋势,天然湿地减少幅度较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