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家战略

以上的“阴谋”可能都是技术层面的,一些战略层面的“大棋”估计是让美国人最警惕的。

比如挑拨一下中国和非洲兄弟的感情。

好事者当然不能放过“一带一路”战略,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转移过剩产能。

一位美国著名“中国通”白邦瑞写了一本新书,名叫《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

白邦瑞在这本书中宣称,中国早在1955年就启动了一个“战略欺骗计划”,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中国是一个穷困、落后、不关心外界的国家,以获得他国的同情和支持。而后,又煞有介事地描绘,“在过去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忽悠美国领导人和政府中的分析人士与决策者,让他们错误地评估中国为一个值得美国支持的良性强权”。

最后,白邦瑞得出结论,“战略欺骗”最终目的为了从美国手中夺取全球政治经济主导权。

天啦噜,原来美国人真没有把“战忽局”当段子听啊。

解药

其实,阴谋论就像个野孩子,在世界各国几乎都能发现它的踪影。长期以来,中美一直都有针对彼此的阴谋论,这也很正常,毕竟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各自代表性大国,中美之间的利益竞争显而易见,深刻的战略互疑喂养了双方国内的阴谋论,并为之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市场。

大家肯定还记得,前些年中国有一批畅销书大卖,如《货币战争》《石油战争》《谁在真正统治世界?》《华尔街阴谋》《新帝国主义在中国》《被绑架的中国经济》……客观而言,这些书为普通中国人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但其阴谋论的逻辑,也引起了争议。

尤其最近几年,中国社会对阴谋论的反思非常活跃,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只要相关的言论一露头,马上就会招惹舆论场条件反射式的质疑和批判。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对阴谋论的警惕,在很多时候,让他们变得有些天真,恨不得把美国都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傻白甜”。

然而,太平洋对岸那边的情形却刚好相反,“中国阴谋论”在美国社会的出场率越来越高了。自己家出了点事,美国人也会两手一摊,一脸无辜地说“必是中国加害于我”。中国阴谋论在美国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也鲜见美国知识分子对此进行质疑。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实力下降和相对衰落,使得美国不那么自信了。美国人以前蛮皮实的,作为世界老大自然免不了被骂,他们也很从容,还会颇有风度地幽默自嘲几句。但自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好像进入了“更年期”,自信明显折损了,所以一方面时不时唱几句高调给自己打气,另一方面就经常疑神疑鬼地审视中国:这个新上来的“常务副”是不是想阴我?

美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疑虑。中国人这些年出去见识多了,但不少美国人不屑于关心其他国家,有些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封建极权的落后中国,或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共产主义红色中国”。当中国企业展现出超越美国大公司的竞争力时,当中国崛起的速度远超他们想象,一些人就困惑并开始臆想了:如果中国不是通过各种阴谋诡计,怎么可能发展这么快?于是“中国阴谋论”应运而生。

正如心理学家彭凯平先生所说:“只要真相的复杂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阴谋论就永远有市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美国确有一部分力量故意把中国塑造成“敌手”,渲染中美敌对。他们相信,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需要树一个新靶子,才能保持国内的团结,个别部门和利益集团也能从中受益。这显然是冷战思维和套路的某种惯性延续,我猜他们大约是想把美国带到沟里。

“受到阴谋毒害,我才沦落至此”,这个逻辑总让人想起国民党当年爱说的一句话,“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不为成功找方法,而总是为失败找外部借口,这是一种无能弱者的思维模式。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以当今美国和中国的体量和实力,别说是阴谋,就是搞阳谋,这世上都没有任何国家能从外部击败我们,两国只可能自己击败自己。所以,告别阴谋论,满怀自信认真干好自己的事,才是美国和中国的明智之选。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