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我国渤海出现30年来最严重的海面结冰灾情,浮冰范围最大达到108海里,平整冰最大厚度达到40厘米,给渤海湾各港口的海上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影响,大量的货运船舶被困,因当时国内专业的破冰船不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北海救118号破冰型救助船,2016年1月15号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向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交付,该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具有破1m厚冰层的能力。具有破冰能力的该型船目前共有三艘,入列之后提高了我国渤海地区的冰区救助能力。

我国新一代破冰船海冰722船2015年底入列。该船为第一艘272型破冰船,由701所上海分部设计,2013年11月在第四八一○工厂开工建造开工建造,2015年3月下水,船长103.10米,宽18.40米,满载排水量4860吨,最大航速18节,续航达7000海里,入列后,承担以黄渤海海域为主的冰情调查、破冰和海上冰区搜救任务。其姊妹船海冰723也于2016年初入列。

极地科考船发展史

1984年11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开始向南极进发,考察编队由两船两队组成,即向阳红10号科考船和海军J121号船(现在的861长兴岛号打捞救生船)。由于向阳红10号没有破冰能力,不能深入到冰情严重的极地航行,在完成亚南极地区的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建站任务时,受到强气流的影响,船体在剧烈的颠簸中受到损伤,经检测不符合极地船的整体强度要求,就退出了南极考察队伍。

向阳红10号科考船

由于第一代极地科考船满足不了极地考察的需要,而极地考察站补给又不能中断,南极考察委员会1985从芬兰EFFOA船舶公司购买了具有抗冰能力的杂货船雷亚号,该船由芬兰劳马船厂1971年建成,具有 1A级破冰能力,能破冰80cm。购入后由沪东造船厂进行了改装,共花费750万元,主要加装了人员住舱,极地科考设备以及直升机平台机库、减摇装置,首侧推,更新了导航设备和通信设备。经过改装使该船成为一艘多功能、多用途、综合性并适宜于高纬度高严寒海域航行的科学考察船。改装工程于1986年9月完工并命名为“极地”号,这是我国第二代极地科考船。由于极地号破冰能力较差,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冰密度小于5成的浮冰区航行,在执行南极科考任务时,更多地是等待时机。南极冰层常年不化,为极地号完成考察任务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