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挖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维持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至今仍在使用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在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眼中,大运河江苏段是“活的运河”代表。“运河江苏段主体河段千年来始终保持畅通,特别是大运河淮扬段和苏南段,一直是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的区段。而京杭运河江苏段也是国家水运主通道,是江苏省‘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段运河,不仅是展现历史的文化遗产,也是惠及当世的黄金航道。”

数据显示,京杭运河江苏段常年有13个省、市的2万余艘船舶运输航行,日通行船舶5000—10000艘次。2017年,该段全线货运量近4亿吨,占江苏省水路货运量的一半,占江苏全省综合运输总量的五分之一。

因此,窦希萍指出,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除了突出文化、生态、经济建设外,还要更加重视大运河航运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为原则,在全面保护运河遗产、提升景观风貌、突出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改造大运河主干和联通航道,更好发挥大运河主体航运功能和重要水利功能。”

对此,她建议在具体设定运河产业、生态红线、岸线开发等准入、审核政策时,应按照不同功能区予以相应程度的界定,避免一刀切。“在项目安排和环保、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前置性审核上,对核心区保障航运功能和航运安全的工程、项目予以倾斜,并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保障。”

同时实施航道岸线分类保护。“对沿岸分布有运河遗产或者沿岸景观风貌较好,基本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河道岸线段落,此类河道岸线原则上禁止拓宽、开挖等改造活动;对虽没有运河遗产分布,但是沿岸景观风貌较好的河道岸线段落,可规定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拓宽、开挖等改造活动。”

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共同构成物资、人员进出的交通网络。对此,窦希萍还建议,重视大运河周边交通体系建设。她指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应包括综合交通体系方面的内容,统筹考虑大运河沿线设区市的高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以及步道、骑行道等建设内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