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农民合同工”出身的船长——焦祝明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在湖北麻城,望着嵌在大别山脉的闪耀着繁密星光和璀璨灯火的崭新街市,心中不由涌出无限感慨。这里曾是一片贫瘠的山区,却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黄麻起义的烽火曾灼亮这幽暗天空,无数烈士的鲜血曾浸染这苍莽群山。在黄麻地区,曾走出200多位共和国的赫赫功名的将军。而如今,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先后在这里的大山深坳里,招收了17名“农民合同工”船员。现在,经过大海惊涛骇浪的考验,从中已经走出10位远洋船长。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高昂,驾驶着巍峨的远洋巨轮,航行在五洲三大洋。他们将麻城人的雄魂壮魄,凝聚在中国海员的庄严形象中,也将红色土地酿就的一腔热血与忠诚,在浩茫澄净的万里海空映照。现在,随着更多的麻城子弟陆续走向大海,麻城海员劳务输出,也已成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全国优秀劳务品牌”,成为大别山地区家喻户晓的脱贫致富“金桥”。

  200位将军与10名远洋船长,大山与沧海,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贯通,又是一种怎样的血脉相连呵。在共和国成长的历史中,山是那样巍峨,高矗人生的坐标;海是那么浩瀚,开拓未来的航程。虽然此时正是冬季,但我并没有感觉寒冷,因为大别山中那无数星光与灯火融会的城市,宛如幽静而深邃的海洋,在我心中不住地荡漾爱的波澜。

  知识改变命运

  除了大山,上海远洋运输公司还从全国其他许多地方,招收和培养了许多远洋海员和船长。公司第一位“农民合同工”出身的船长,中远集团的劳模焦祝明,从水手做起,在大海中起飞,自学成材。是大海的风暴锤炼了他的筋骨和毅力,是党的扶贫“给力”的政策,让他获得成长发展;是大上海这块热土,给了他展现才华的平台。

  焦祝明的个子不算高,长得很文静,并没有想象中海员的那种豪放粗犷气概。他从小家庭就很贫困,父母是俭朴厚重的农民,但贫困的家庭却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作风纯朴,勤劳肯干;尤其他又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这样,良好家风与聪明好学相结合,加上远洋公司适时的“扶贫招生”,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遇。

  1991年,他进南京海校读书,所有的费用都由公司支出,每个月还给予生活补贴费。这是一种何等的机会和恩遇呵。他从此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执著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作为一名优秀学生,焦祝明每月都获得一等奖学金。在海校学习期间,他直接参加三副考试,9门功课一次性通过。

  进入到上海的公司以后,焦祝明依然保持这种学习劲头。向书本学,在实践中探索,向航海前辈求教。每次上船他的行李总是比别人重,里面大都是书和资料。他1994年5月从海校毕业进公司做水手,1996年6月任三副,1997年10月任二副,2002年7月任大副,2005年11月任船长。十年辛苦血汗凝,沧海无不写人生。是呵,作为一名农民合同工,这船长的“桂冠”该有多重?好在公司为他们提供的舞台是公平的,你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

  在外派船“星和”轮做三副时,韩国船长朴奎哲脾气很“怪”,对工作要求极“苛刻”。焦祝明心想,一定要用实力证明自己。他没早没晚地投入工作,整整一个航次,每天中午都不休息,将船上所有的消防救生等应急设备、安全设备管理得井然有序,用中英文分门别类做好各项记录。到美国港口后,美国海岸警卫队登轮检查,惯于挑剔的眼光也不禁为之“闪亮”,翘起大拇指不住夸赞。

  尽管工作忙碌,焦祝明始终不忘学习,将英文设备操作说明手册翻译成中文,坚持和朴船长用英语对话,每天背一定数量单词。开始,朴船长冷眼相待,半年相处,却刮目相看,以致过后多次托人问候,说:“焦,我很想念他。 ”都道同船是缘分,从此风波有故人。在韩国CIDO公司的一艘外派船上做二副时,面对汽车运输新课题,他又深入下去,研究、了解汽车船的船舶结构特点,掌握世界各大汽车船公司对汽车运输的要求和规范。这次合同期满后,再到另一条船做大副,又是一个环球航行,整整一年,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忙,虽然辛苦,甚至累出病来,但在焦祝明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压力,也是挑战,更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外派任务圆满完成了,公司评价很高,焦祝明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敬业是一种品质

  作为一名远洋轮的船长,不仅要有比一般人更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要有一种超前意识,防范意识。既要襟怀开阔,也要心细如针。焦祝明在外派船“至尊”轮任船长,V006航次装荧矿粉去美国。在制定航行注意事项时,他记起以前曾经看到的一篇报道:有三条船装同样的货去欧洲,由于装货时船长、大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该货因含水量太大,在舱内货物上形成自由液面,造成船舶严重横倾,最后这三条船全部弃船。前车之鉴,不可忘记。在装货时,焦船长要求货主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并检查含水量。航行途中,全船重点予以关注。一旦天气允许,便开舱检查。用心用力加安全措施,终于使船舶“安然无恙”到达美国。

  同样在“尊严”轮工作期间,一次船舶从美国装煤横跨大西洋去爱尔兰。 1月的北大西洋低气压频繁,风大浪急。为了确保安全,焦祝明在开航前首先确保船舶的剪刀和弯矩处于最佳开船状态,然后根据公司体系文件要求,检查所有安全和应急设备;要求值班驾驶员定时抄收气象报告,分析天气状况。胸有成竹,遇“风”不慌。整个航次平均风力在9级以上,有两天甚至持续10—11级。海面上狂风怒吼,波浪连天。大海卷起十万浪山压过来,船舶依然不惧不怕跃然于浪尖。船舶终于安抵目的港,未发生任何货损、机损、海损情况。 “严谨、务实,业务娴熟”,大家对年轻船长顿生敬意。

  老上海,新上海

  从水手到船长,焦祝明脚踏实地,令人信服地走过来了。而这其中,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他心中最钦佩的人。焦祝明进公司上船做实习水手时,碰到了一位好大副,也是一位党员。大副是上海人,脸被海风吹得红中带黑,深邃的眼睛仿佛一下就能看到你的内心。他身体并不魁梧,但精力却充沛。这是一位被大家敬重的老海员。当初这位老上海带领这个贫苦出身、来自外乡的青年人时,在生活上对他十分关心,但是在工作中却对他要求严格。焦祝明是一名实习生,大副却完全按驾驶员的标准要求他。首先安排甲板实习,接着安排驾驶台实习,从三副的消防救生,二副的海图资料管理,到大副的货物运输管理,以及船舶的操纵,步骤分明,一丝不苟。十个月的业务培训,这位老上海的悉心关照,“胜读三年书”;除了航海,这也让他对于上海人、对于上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么多年了,即使现在焦祝明已成为船长了,还会时时想起那位大副,这位航海界“前辈”,也让他时时对上海人、对于大上海感念在心。

  同样,被誉为海员“幸福港湾”的“海夫人”也是不能不谈的。焦祝明的妻子叫周美娟,一个典型的“贤内助”。刚开始和焦祝明谈恋爱时,周美娟并不知道远洋海员的辛苦,只感到很开心,很浪漫,国际海员,多么豪迈又多么响亮的名称。但真正生活在一起了,才知道浪漫过后是艰辛。

  远洋船员,聚少离多,特别是外派船员,有很多次都是环球航行,不回国内,一分别就是10多个月,有一次甚至20个月。生孩子时,周美娟没告诉他,告诉他也没用,隔着茫茫海洋,白让他担心。等焦祝明20个月公休回来,女儿都会叫“爸爸”了。家住农村,需要盖房;以后家境好些了,到城市买商品房,都是周美娟一个人“忙乎”的。因为焦祝明有“自己的事业”。周美娟性格很内秀,但成为海员的妻子以后,随着生活的磨砺与时间的增长,她也变得坚强了,一副柔弱的肩膀挑起全家的重担。焦祝明的“军功章”上辉耀着周美娟的微笑。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还有多少像焦祝明这样的船长,这样的航海者,他们心中怀着深深的情感,肩上担负着泰山般的重任。他们知道,是党组织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海洋舞台,是时代为他们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他们不仅是船长,更像是一个个勇猛的将军,驾驭巨轮,开辟航程,劈风斩浪,勇往直前。与大自然抗争,其乐无穷;为党的事业尽力,其心无怨;为祖国建设服务,其志尤坚。

  作者:高元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