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法国巴黎银行亚洲区航运部董事总经理庄超名

航运市场的持续萎靡导致许多船厂与船东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进而导致融资出现一系列问题与风险。未来航运市场走势是否会影响银行对于航运融资的态度,面对一些棘手问题,银行又以怎样的方式去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刊记者日前在亚洲航运财富论坛召开期间采访了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亚洲区航运部董事总经理庄超名先生。

记 者:航运市场形势对银行融资项目有什么影响?

庄超名:当前市场低迷,银行趋于保守,一些银行选择退出航运领域,坏账数量递增,贷款空间越发收缩,但法国巴黎银行的业绩逐年递增,这主要源于我们稳健发展的理念。

法国巴黎银行经营船舶融资业务超过50年之久,在此期间,经历过不同的市场周期。虽然我们会对整个市场以及细分市场进行适当的分析和了解,但我们不会根据预判航运周期去制定融资策略,在市场的高峰和低谷都正常展开业务。我们会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压力测试。

记 者:从银行角度,如何评价中国新造船和海工市场的融资风险?

庄超名:首先,对于新造船的项目,尤其是中国的造船厂,经过了这一轮的洗牌,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船厂已经出局,有实力的船厂也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与中国船厂多年合作的经验和过程中,我们已经规避掉了许多风险。从这点来讲,融资的风险已经降至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融资会变得很容易,银行要针对具体的新造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船厂的详细考量也会基于银行内部对船厂的长期记录而进行。正常情况下我们银行的融资比率在70%或以下,但也会根据对项目的评估和风险,适当降低新造船的融资比率,可能会降低至40% 至50% 以内。

其次,对于海工市场,大环境差,基本上项目停滞,投资偃旗息鼓。个别情况下,一些客户希望在海工上获得贷款融资,我们有一定的硬性标准,即有长期租约在手,租期过短无法达成合作。

记 者:如何看待中国船东和国外船东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差异?

庄超名:东西方船东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确存在差异,西方船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所以银行对西方船东在风险管理上的评估很容易得出结论。而在中国船东的风险管理上,银行在很多时候比较难完全透明地了解。这样就容易在合作的成功率上形成壁垒,换种说法,很大程度上讲,外资银行与中国船东之间缺少一把打开门的钥匙。实际上也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在经验中“找到了”这把钥匙,就是一个能够进行专业双向沟通的人,能够对中国船东进行深入了解,又能够向外资银行做出专业的解释。而目前,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去打破沟通壁垒。

记 者:看来无障碍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庄超名:说的对。虽然中国船东风险管理不是非常透明,但并不代表存在问题,有些通过我的深入调研了解,再经过双方的解释和分析,可以将原来不透明的变成透明,并在后期监控中严密把控。同时。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中国船东在管理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对于中国前些年的飞速发展,我们认为“第一代”中国船东的关键词是抓住机会,之后“第二代”成长起来的中国船东在稳固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记 者:从您的角度看,船东应怎样去规避当前的一些市场风险?

庄超名:这个很笼统。虽然都是航运业,但不同业务领域,运营模式不一样。以银行的角度看,如果已经赚了很多钱的船东,可能需要保险多一点,谨慎多一点。因为这个时候贸然去“抄底”,风险可能会很大。

记 者:如何看待中小航企的融资风险?

庄超名:航运是个大圈子,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分层也较明显,从发展空间上来讲,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还是有的。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优势独特的小众精良客户。当然,对于小众精良客户,银行有自己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事,近来年市场萎靡不振,一些船东苦不堪言,但是有一支队伍仍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收益,他们是船舶经营者(operator)。他们之前没有自有船舶,属于轻资产。但是恰恰是因为这种情况,反倒赚了钱。在目前船价的低谷,这些运营者希望低价购买或者组建自有船队。

记 者: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银行建立了一些长期联系的大客户,可能会发生负资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银行会怎么办?

庄超名:的确有这种情况发生。大型公司面临这种问题,他们首先需要重组,因为体量大,所以不会在短时间内面临倒闭。可以看到,当下韩国的某些公司就面临了这样的困境,此类型的公司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在困境下,当地政府会以某些形式支持。

但是,除了大客户外,中小企业得到政府的支持相对比较难。我给出的建议是,发现问题,要尽快与银行沟通,越早把问题沟通,越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要把问题拖到最后,有些中国企业往往没有勇气把问题说出来,最后到公司支持不了才说,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就更难解决。

记 者:有人说,租赁融资的崛起对银行是竞争对手,在您看来,银行目前与租赁公司的关系是怎样的?

庄超名: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商业银行与融资租赁公司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两者并存,或者说是表现竞争较大,实际合作更多的关系。

租赁公司关注的是不同的船舶类型细分。他们的融资比例也高于银行,表面上看与银行是竞争关系。但是总体来说,最后融资租赁公司还是要从银行来融资,所以并没有竞争产生,是一个相对和谐的局面。

另外,从融资租赁公司与银行的客户群与风险偏好上讲,两者也不大相同。银行更多针对优质和资金雄厚的客户,有时候银行在考察资质时,会遇到一些现金流、管理水平等均不错的客户,但某些硬性标注不过关,这个时候,租赁公司可以出面做增信,从而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所以,我认为,融资租赁系与银行并非呈现“撕咬”的状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