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下午好!受孙卫国主任的委托,让我回顾一下上海邮轮发展的12年。因为从2006年开始到今年正好是12年。因此可以说今年是上海母港的第一个本命年。我讲三个内容:一番成就;两个概念;三个问题。

一番成就:成就从各个媒体上都可以看到,我们从2006年开始到2017年增长量都是非常大的,复合增长率在53.5%以上,有两个拐点,一个是2010到2011年,2011年大家都知道日本发生了地震,所以当时一些船公司都撤船到香港和新加坡,因此有一个小小的下滑,2017年又有一个小拐点,是因为韩国的萨德事件,中国去韩国港口的邮轮都不去了,船公司也因此减少了运力。所有邮轮母港的量都是供给驱动型的,也就是船公司供应多少舱位数就决定了港口今年有多少游客,反映不到人数多不多。船公司供应了多少量,今年就有多少人出入境。这一番成就大部分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创造的,是2016年,2017年游客量。上海港邮轮码头布局现在是两主一备。全球五大邮轮公司也纷纷进驻上海。2017年上海邮轮港超过虹桥机场成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所以近几年邮轮港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邮轮经济。我们这个专委会是邮轮经济服务的专委会。邮轮业有三种经济贡献,一个是直接经济贡献,一个是间接经济贡献,一个是诱发经济贡献。直接经济贡献是港口服务及邮轮业就业,旅客到港住宿和交通,旅游社佣金,游客岸上观光及登轮前后的消费,船员旅客购物及邮轮公司物资采购花费。间接贡献是原材料,物流,水电等公共设备,保险等支出。诱发经济贡献包括所有船上人员以及游客的衣食住行等等消费。直接经济贡献和间接经济贡献的比例大约是1:2。2016年中国邮轮经济直接贡献是309.88亿元人民币,这个产业所叠加出来的对社会的经济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在邮轮经济贡献里面有两件事情大家一直争论比较多,一个是邮轮母港和访问港的问题,母港的经济贡献肯定比访问港大,但是从旅客消费来说大家会觉得母港的客人到日本韩国购物了,肯定是入境旅游在上海住宿一晚比较好,但是从总体经济贡献来讲肯定是母港大于访问港。国外访问港做的好的话也带来了大量的客人。第二个比较纠结的是在船舶物资采购方面,是全球采购还是本地采购,这里也有营商环境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普及这个问题,因为全球采购的东西如果在上海上不了船,照样可以在日本,韩国上船。而且不应该仅看中国制造的产品供到上海母港或者是本国母港,还应该致力于让上海的产品供应到全球的邮轮船队,这样就没有这样的纠结了。

第二个概念是本土邮轮。到底什么是本土邮轮呢?是中资邮轮还是悬挂五星红旗的邮轮?还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邮轮?目前已经推出的邮轮有携程的天海,有中华泰山号,海娜号,钻石辉煌号等,但是运营得都不是很好。他们会面临几大挑战,一个是船队数量的挑战,单船公司,规模效应体现很突出,第二个是本土邮轮没有全球运营的能力,所有本土邮轮只能以中国做母港。

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港口布局的运营,我们现在主要是以房地产养码头或者是作为城市名片宣传;第二个是航线问题,航线的单调造成游客重复上船率不高;最后一个是票务分销渠道问题。

中国港口协会邮轮游艇码头分会会长 黄海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