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迎接实现造船强国战略目标过程中的各种严峻挑战?在日前由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以“创新中转型、转型中发展,全面建设造船强国”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学术年会上,该学会理事长张圣坤表示,对照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船舶工业的发展必然且必须融入绿色,聚焦绿色,通过绿色来实现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因此,包括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下一轮国际制造业竞争的焦点。张圣坤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绿色”的,因此,中国船舶工业在现阶段需要通过调整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好生调理”,以在新的时代变革中保持并争取领先地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船舶问世和新型混合式动力系统得到实际应用,船舶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从设计、建造、配套、营运到拆解,在全生命周期中贯彻绿色理念,以综合优化“环保、节能、安全、可靠、舒适”为追求目标的超级绿色技术。在此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潜在机会有待挖掘,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无不在该领域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以抢占高地。对此,张圣坤指出,我国船舶工业的绿色创新应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现代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体的深入融合、以设计引领协同创新等多方面着手,进而达到一个新境界,直面日、韩的竞争。

传统的工业化主要是指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并正朝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和现代的信息化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生的。张圣坤认为,这就要求我国船舶工业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产出水平,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创新业态,安全生产,同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提供决策科学化的信息基础,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对于推进现代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体的深度融合,张圣坤指出,目前我国正努力结合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发展,模糊三大产业的界限。现代生产服务业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船舶行业应营造良好的产业融合生态环境,构建产业融合的互动平台,大力发展核心业务,增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促进造船业与电子商务的互动发展,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能力,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与金融、保险、物流、教育培训和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及时培养符合产业融合需求的、具备扎实专业技术和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强有力的支撑。在国际制造业的分工中,有一条著名的“U”型曲线,一端是高利润的研发、设计、标准制定等,另一端是高附加值的品牌、销售和服务,中间则是低利润的加工生产。张圣坤表示,中国船舶工业如果不能形成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优势,就会依然停留在“U”型曲线的中间段。他建议,国内船界首先要建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从传统业态向绿色业态的革命性转移,注重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的革命性转移,注重从末端产品向源头创意产品的革命性转移,注重从打造名牌向制定绿色标准的革命性转移。

“船海科技创新必须以设计为先。”张圣坤强调,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无论船舶朝大型化或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国际组织提出新的海事规范,都表明船舶创新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制造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设计的竞争。他认为,设计包涵了创意和技术两大部分,船界应尽早对设计和创意进行重新认识,正视“设计”这项工作的重要地位。

此外,张圣坤还建议,我国船舶工业应尽早在船海工程中实施“云制造”。这种基于网络、面向服务的制造新模式融合了云计算、物流网、服务科学、智能科学和信息化制造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是最大程度、最广泛领域的柔性集成制造。“可以说,未来,工厂提供的不再仅仅是生产设施和硬件设备,而是生产服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