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201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万众瞩目中揭晓,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胡问鸣“大热”当选。从当选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主席团成员,到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央纪委委员,再到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胡问鸣来说,2012年算得上是一个“丰收年”。但在空、陆、海军工装备制造领域工作了几十年的他,对这份荣誉却有着很平静的理解,从颁奖盛典现场回来后的第二天一早,他就投入到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仿佛只是多了一个奖杯。

作为实业英雄,胡问鸣实至名归。他亲历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三大跨越:军机从第二代、第三代到迈向第四代,飞机发动机从涡喷时代跨越到涡扇时代,机载装备从模拟量控制到实现数字化和信息集成。他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兵器工业的改革重组和自研装备在国庆60年阅兵式上的集体大展示。如今,他在“走向深蓝”的中国船舶工业领域临危授命,力挽危机狂澜,他率领的中国造船“国家队”、“主力军”——中船集团公司开发出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摘下了造船“皇冠上的明珠”;为中海油建造出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亚洲首艘新一代12缆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号和全球首艘集钻井、水上工程、勘探功能于一体的3000米深海勘察船“海洋石油708”号等一系列重点海工装备,为中海油组建“深水舰队”深海钻井船队和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装备和技术支持;为人民海军建造了80%以上的水面舰艇,为海军从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防卫的战略任务转型提供了坚强的装备支撑,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中坚力量;建造的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综合登陆舰和综合补给舰先后12批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主导研制了形成战斗力的航空保障系统与航母编队作战指挥系统……

能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胡问鸣感到“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实现科技主导,通过追求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将船舶工业做优、做强”。

记者:作为第一个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造船人,您如何看待此次获奖?您觉得评委们把宝贵的选票投给您,更多的原因是什么?

胡问鸣:经济年度人物这个奖在中国经济领域的“含金量”确实很高。我认为,这个奖项不仅仅是授予我个人,更是授予中船集团公司全体员工乃至整个中国船舶工业的。2012年,全球船舶工业进入“冰区”,处于不景气状态,中国船舶工业也不例外,在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大家选择了我们,正说明大家对中国造船规模迅速成为世界第一的认可,是对中船集团公司为中国造船业迅速发展做大所作出的贡献的认可,也是对船舶制造业作为国家装备制造的支柱产业今后将继续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热切期待。对我来说,则意味着压力,更是动力。我只有紧迫感。

评委们此时将票投给我,我认为首先是投给了船舶工业的昨天和今天。这些年来,船舶工业不仅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在维护国家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造船业是目前中国少有的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产业之一,而且,从造船完工量、新船接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衡量,中国造船业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同时,评委们的选票也是投给了船舶工业的明天,凝聚着人们对中船集团公司节能减排新船型占领国际市场,引领造船复苏的期待,也许饱含着人们对中船集团公司为我国海军、海关、海监、渔政、边防提供更多装备,御敌护民的期待,也许充满着人们对中船集团公司摘取造船界另一颗“皇冠上的明珠”豪华邮轮桂冠,让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乘坐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豪华邮轮在海上旅游的期待,也许……船舶工业有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央站在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海洋问题,为我们船舶工业提供的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船舶工业大有可为的十年。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海军装备研制的中坚、全球航运事业的伙伴、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供应商、海洋强国建设的先锋。

记者:在颁奖仪式上,主持人分别请颁奖嘉宾谈了对“实业”二字的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您是如何看待“实业”这个概念的?您带领的中船集团公司在发展实业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布局?对船舶工业来说,您认为做强的关键在哪里?

胡问鸣:这次评奖大家将重心转移到了“实业”,说明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华尔街的“坍塌”和金融业的“倒下”给了太多人怵目惊心的教训,大家开始意识到发展“实业”的稳妥性。从过去的“实业救国”到今天的“实业立国”,实业的地位不言而喻。当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互为补充的,如果说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气血,是维持生命的源泉,实业就是一个国家的骨肉,是国家命脉的支撑。实业只有与金融相结合,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而“实业”这个概念中既有“实”的部分,也有“虚”的部分,船舶工业本身就是实业,是国家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之一,但船舶企业的业务仍有“实”、“虚”之分。近年来,中船集团公司在“实”的部分做得相对较好,但在业务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相关的金融和其他服务业,这导致了集团公司业务结构过于单一,造船一业独大,这种“结构不调”必定会导致“虚实失衡”,制约整个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在业务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努力挖掘相关多元业务与造船业务的协同价值,并基于平抑造船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考虑,制定了产融一体化发展的结构调整总思路,形成了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自动化、成套物流、国际商贸、金融服务、工程总包、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传媒、咨询)等十大业务板块,同时,在集团层面加强顶层战略规划及产业孵化,通过产业之间相互借力、相互促进,推动业务板块联动发展,希望形成“造船主业鲜明、多业并举发展”的新格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