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4日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三十日电 从在沪举行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采访获悉,中国内地船舶配套设备生产相对落后,已经成为中国造船业最明显的“软肋”,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业界正加紧步伐,努力向世界船舶配套制造基地发展,力争二○一○年中国本土化船用设备国产化率达百分之六十,二○一五年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船舶配套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缺乏技术、品牌和完善及时的全球服务网络,综合配套能力低。有专家指出,目前在附加值较高的高档船上所用设备,本土化率不足两成,中国本土船用设备主要在一些中低档船舶中应用,因此可以说,国产设备在这一市场领域基本“缺席”。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壮龙表示,总体滞后的配套业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为此,今后要大幅提高船用设备本土配套能力和水平,提升优势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生产基地。他表示,海事业是典型的国际一体化产业,中国鼓励国外资本投资船舶配套业,鼓励引进国外著名厂商和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境外公司在中国建立船用柴油机等配套设备的专业研发机构等。有统计显示,仅二○○六年一年,就有十五家大型合资或独资船用配套制造企业在华成立。

  业内领先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二○○五年在上海南汇开设大型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或组装隧道推进器、方向舵、操纵和转向系统、甲板机械等船用设备。据该公司东北亚地区副总裁龙永生介绍,由于目前中国供应商生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距离,因此,作为在中国设立的设备总装厂,“罗罗”投入大量财力协助中国本土供应商提高生产水平,他们发现中国供应商成长很快。在过去两年里,“罗罗”的产品不仅基本覆盖中国大多数大型船舶制造企业,还返销至欧洲等世界上船用设备工业最为发达地区。罗罗船舶东北亚地区总裁周瑞明向记者表示,罗罗期待有机会和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互利双赢,同时他相信百花齐放的中国造船业会得到全面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