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伴水而生,依港而兴。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宜宾水路运输的辉煌,让宜宾曾享有“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的美誉。

      岁末年初,万里长江第一城又传佳音。12月31日,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项目将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宜宾拉开了现代化港口建设的序幕。宜宾,站上新的发展起点。

      宜宾港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汇合处,是交通运输部规划建设的长江枢纽港口之一,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中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是服务四川、服务西部的重要物资集散功能区,也是该市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主要抓手。

      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把四川建设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和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宜宾市提出了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

      目前,宜宾港共规划了中心港区、南溪港区、江安港区和新市港区4个港区11个作业区,规划港 口可 利用 岸线75700米及其陆域,规划到2030年宜宾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00万标箱,其中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为全省最大的作业区。

      以港兴城决胜未来的明智选择

      近年来,宜宾市把四川宜宾港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高速公路和市内快速通道建设,推进铁路、航空建设,构建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相配套的四通八达、覆盖全市的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把宜宾建设成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四川“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宜宾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富集的自然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发展推动下,水运运量大、运距长、成本低的优势越发明显,水运事业得到迅猛发展,运量及港口吞吐量保持逐年稳步增长。

      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建成后,将使其发展成为以内外贸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运输服务为主,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协调发展的西部现代化综合港口,必将为宜宾构建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临港经济区域发展的战略举措

      临港经济是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核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陆域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进而推进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先型经济模式。起源于16世纪以经营商业和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贸易,17世纪以后发展为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20世纪50年代发展为出口加工区。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的功能由最初的货运装卸和集散作用迅速扩大到商贸、物流、信息等综合功能,不仅为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更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制造业、重化工等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港口和城市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港口和临港经济已成为港口所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是依托港口和临港经济发展起来的。据统计,世界上35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港兴市发展起来的,其中排列前10位的经济中心都是依托港口形成的。

      条件优越发展临港经济得天独厚

      宜宾作为四川省境内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两个港口城市之一,具有发展临港经济的优势。

      区位优势独特。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岷江、金沙江、长江在此汇合,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地处国家“五纵七横”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结南贵昆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川滇黔结合部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该区域将承接“三个转移”:承接攀西―六盘水和川南地区铁矿、煤炭、化工、建材等产品向长江中下游及全国各地的输送转移;承接东部机械装备、重化工等“亲水临港”产业通过长江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金沙江水电开发、云贵煤田综合开发所需物资、装备在宜宾集散,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而形成的转移。“三个转移”使宜宾成为了发展要素集聚、整合、扩张的重要地区。

      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宜宾拥有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天然岸线约589千米,是我省的两个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城市之一。长江在宜宾境内常年水深达2-3米以上,江面平均宽度300-800米,水域开阔、水流平缓、水深条件好,沿江两岸多处具备建设天然良港的优良条件,其陆域后缘广阔,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布局临港工业、港口物流。调查发现,宜宾境内宜港岸线长约75.7千米,其中长江宜宾段深水岸线43.6千米,具有发展100万标箱以上吞吐能力的岸线5段,总长9千米,可支撑建设500万标箱以上的港口规模。

      立体交通网络优势。目前已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内水高速、内昆铁路、省道川云中路、宜宾机场等区际对外通道为主体框架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港口腹地内实现了水泥(油)路全覆盖,境内过江公路、铁路桥梁已建成11座,连接主要港口的公路、铁路。已开工建设的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宜宾―南溪―江安快速通道等顺江而下,即将开工建设的成贵铁路、内江―昆明铁路将越境而过,国家长江航道泸州至宜宾段整治工程已经完工,千吨级船舶实现了昼夜通航,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后,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备,交通优势更加凸现。

      产业竞争优势明显。近年来宜宾生产总值一直居川南首位,全省第四位,已初步形成了以饮料食品、化工、能源为主导,轻纺、机械、建材、电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金沙江水电开发和筠连煤田综合开发深入推进,五粮液集团多元化扩张项目、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四川华电珙县电站、中电国际福溪电厂、筠连煤化工、宜宾天原年产6万吨差别化粘胶纤维项目、拉法基干法水泥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为宜宾发展白酒食品、能源、机械制造业、化工纺织等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成为我省“7+3”产业规划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腹地需求优势。四川宜宾港经济腹地以四川省、云南北部、贵州西部、甘陕地区为主。直接腹地包括川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间接腹地近期包括滇北、黔北地区,远期随着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将延伸至滇黔以及陕、甘、藏、青等西部6个省区部分地区。腹地大且资源丰富,有“西南立体资源宝库”之美称,其中云贵煤田是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煤基地之一,以储量大、煤质优而著称;钒钛磁铁矿石探明储量为79亿吨,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9%、93%,是世界钒钛最集中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仅金沙江流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16.7%,是我国水能最集中的地区。随着西部开发纵深推进,腹地能源、钢铁、机械制造等特色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大吨位、集装箱码头建设。

      机遇重大发展临港经济正当其时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的机遇。过去国家把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将70%左右的资金投入沿海一线,大大地加速了沿海经济发展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逐渐将投入重点放在沿长江一线,形成了著名的“T”字型战略布局,使长江经济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走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导向,使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交通枢纽和成渝经济圈向内地影响扩展的交叉部位的宜宾,成为了该区域发展的“连接点”和“传递点”,这无疑成为宜宾发展临港经济的动力和源泉。

      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调整的政策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国家在资金、项目、政策上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这将为特色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独特和产业基础良好的宜宾注入活力。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提出“扩建泸州和宜宾两港口大吨位、集装箱码头,提高长江水道运输能力”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认为,长江黄金水道是我省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这无疑是四川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建设最大的政策支持,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助推剂。

      四川以及长江流域水运需求的市场运作机遇。2007年四川省货物运输周转总量为978.48亿吨公里,其中铁路运输占58.8%,公路运输占35.1%,水路运输占5.7%,航空运输占0.4%。水路运输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水运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速高达26.3%,表明四川省经济发展对水路运输需求旺盛。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预测,到2010年、2020年长江干线水运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亿吨和13亿吨。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节能环保、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其每马力运量是铁路的4倍、汽车的50倍、飞机的100倍;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1/2、公路运输的1/3,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新举措,新发展,宜宾抢抓机遇,在新的起点上迈步辉煌未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