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钱有“生意经”

    “现在,造船行业总体不景气,加之一些船企由于经验、技术不足,并且可抵押资产少,银行在处理这类贷款一般会很谨慎,毕竟我们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 ”中国建设银行宁波第三支行副行长葛虎彪道出了部分船企融资难的症结所在。不过,他同时表示,为降低融资风险,金融机构对船企的信贷支持可由原来的“一对 一”变为“多对一”。

    据了解,浙江省首个船舶保函银团———浙江造船有限公司35亿美元保函银团就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牵头,由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浙商银行宁波分行等5家银行共同参与组建。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出口信贷等金融手段,不断加大对船舶出口的支持力度,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率先开办保函银团业务,联合国内商业银行共同为船舶企业提供保函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助理许小勇说。

    据许介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船企进行“一对一”保函或贷款存在一定风险。保函银团不仅可以落实国家政策、解决企业资金吃紧的问题,也能实现金融机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

    据葛虎彪副行长介绍,船舶保函这种银企合作模式早就出现过,且很受企业欢迎。2008年3月7日,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与国内七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签 约,获得银团高达30亿美元保函,这是国内金融界对单个造船企业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与此同时,这种由银行组团对在建船舶进行保函授信的模式在国内也属首次。

    据悉,保函银团的受益点主要为保函费用收入,也包括后续的结汇、存款等受益。风险主要在于船舶的建造风险,即船厂有没有能力按照造船合同的约定建造、交付船舶。此外,市场变化、境外船东支付能力、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法律适用等都会对此业务产生一定的风险。

    作为受惠企业,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德军表示,35亿美元保函银团签约后,将对公司增加自营出口、加大新产品研发、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品牌价值,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多对一”模式有待于完善推广保函银团变“一对一”为“多对一”,不仅给正在突围的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它们信心百倍地去“化危为机”,也让神经一直紧绷的政府部门稍微松了口气,更有勇气去尝试新思路,争取早日走出金融风暴的阴霾。

    “浙船”是浙江最大规模最具实力的造船企业之一,目前企业的拳头产品———海洋工程船的订单已经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35%以上。

    “危机带来了挑战,更强健了我们的体魄。”金德军坚定地说,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将牢牢抓住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契机,以高科技海 洋工程类船舶为主导产品,逐步向深海勘探、石油装备类船舶产品发展,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使“浙江造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海工船制造中心。

    作为船舶检验的分管领导,看到“保函银团”的出现,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张传盈悬着心终于落地。他说,2003年以来宁波造船业呈现“过火”的态 势,在行情好的时候,一些资质并不太好的船企有盈利的空间。而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差距,行情差的年头,最先受冲击的就是它们,因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 不够。他认为,“保函银团”给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企业带来一线希望。

    据介绍,在银团组建过程中,浙江省经贸委、海事局等有关部门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以便简化操作流程,有力地促进了该省首个船舶银团保函授信得以顺 利实施。5月8日,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出席了银团组建的签约仪式。他说,这种银企合作模式很好,并指示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该模式的推广工作。

    不过,“保函银团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许小勇表示。在此阶段,保函银团主要用于支持具有较强建造能力、订单情况良好、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船舶建造企业。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