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上海写下了他所绘制的复兴蓝图《建国方略》,其间提出以“新黄浦滩”为基地建设“东方大港”的设想。而当时上海港口发展的重心长期在黄浦江左岸的十六铺、外滩到苏州河一带,右岸仍是一派阡陌农田。

  近一个世纪过去,随着现代化船舶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迅猛进程,上海的“航运磁场”已渐渐从早期的黄浦江内港向东迁移。国务院去年发布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两个中心的实施意见,令浦东名正言顺地成为上海“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主战场,世界级“东方大港”之梦,终于在时代催生中走向真实。

  2009年4月,原南汇区域并入浦东新区,浦东版图大大扩容,更令人关注的是,原南汇区域和浦东区域的航运资源由此构筑整合、升级的新机遇。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于2009年11月宣告成立,在东海沿岸100多公里黄金岸线上,由北向南分布着外高桥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空港、洋山港和外高桥保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形成了中国国内要素禀赋最为集中的“三港三区”格局,成为中国内地市场准入开放、功能特色鲜明、海关监管先进,外汇政策优先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数据显示,2008年洋山港和外高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综合达到2361.5万标箱,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263万吨,两项数据都位居世界第三。业内专家认为,在大浦东版图下,洋山港和外高桥港的互动协调将更加密切,“三港三区”的政策先行先试将更为活跃,将极大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港三区功能更丰富、成本更低廉、运作更顺畅,将实现1+1+1>3的放大效应。”

  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软、硬瓶颈将纷纷突破,一个现代化的东方大港呼之欲出。

  今年3月,历经12载、总投资约150多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成,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的开通打破了长期制约上海港的通航瓶颈,长江口黄金水道的航运潜能蓄势待发。而航运的“软件”配套上,浦东新区区长姜樑表示,新阶段突破点之一就是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的探索,“我相信十二五期间一旦突破,航运中心就不是现在集装箱或者货邮吞吐量上的物流概念,它将会产生航运中心真正意义上的功能。”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