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货柜吞吐量去年录得2323.4万箱,比上年同期只轻微上升2.8%,创下近六年来本地港口最低增幅,亦是珠三角港口群中最低增幅之一。货柜总量仍排去年全球十大货柜港口第二名,与排首名的新加坡港两者柜量相差157万箱。香港港口近年来呈现的疲态毕露、后劲乏力,前景忧虑。

      非葵青港区连跌七个月

      香港港口去年货柜装卸表现仍有不少自己的特色。一是去年主要产地的葵青港区完成了1604.8万箱,同比上升12.4%,表现有两位数字上升,尚算正常,但相当部分是来自中流作业或其它渠道的货柜。至于中流作业和小码头和公众卸货区合共处理的货柜却明显下跌,全年录得货量是718.6万箱,同比下跌13.6%,已经是两位数字下跌。更值得忧虑是统计显示,该部分处理的货柜自去年五月份以来,是每下愈况,连续跌了7个月。今年计算有9个月份的产量是在下跌,足以说明中流作业、小码头和公众卸货区的整体表现所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

      香港港口货柜作业整体表现增幅低,不是香港港口单一的情况,在东北亚釜山港和高雄港,去年均录得低增幅,前者增幅是1.6%,比香港还差,后者亦录得2.68%的增幅,净增箱量只不过30多万箱,连深圳赤湾港区去年净增量都多过台湾第一大港,简直是「小菜一碟」,微不足道。而釜山港曾经高喊要成为东北亚中转枢纽港的口号,早已烟消云散,净增箱量只不过是23万箱,录得16年以来最低增长纪录。

      港柜量出口大于入口

      出口大于入口是去年香港港口整体表现其中一个特点,以占全港总货柜量六成的葵青港区为主要指标数字,去年出口柜量是767.7万箱,入口柜量是626.5万箱,同比分别上升11.4%和17.1%。重箱量是1394.2万箱,吉箱是210.6万箱,分别占葵青港区总货柜量的86.8%和13.2%。上述重、吉箱均比上年同期有13.9%和3.2%的增长。
去年十二月份的总箱量是191.1万箱,同比上升0.4%,葵青港区录得138.1万箱,同比上升17.4%,中流作业等月箱量是53万箱,同比急跌27.1%。
据港航业人士认为,去年葵青港区的整体表现已算「交了功课」,至于非葵青港区货量在持续下跌,业内人士看法称,在开拓货源乏力和邻近地区港口同样在抢珠西地区内河船货柜情况之下,香港大码头抢小码头货量是唯一可做之事。从去年全港货柜吞吐量月产量数字显示,葵青港区的两位数字增幅大部分被非葵青港区两位数字跌幅侵食,足见情况严重性。
而本报根据已见报的珠三角港口群去年在货柜吞吐量整体表现,去年净增箱量以深圳港排首位,净增量是227.19万箱、广州港净量是191.7万箱,仅这两个港口净增箱量已达418万箱,完全符合货源分流或截流的讲法,反映出珠三角地区港口的经营策略和措施。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