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权威经济分析杂志《经济学人》,以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和比较20年间(1989年至2009年)的货箱吞吐量统计数据后,发现20年前全球前20位的港口城市,欧美与亚洲平分秋色,香港更独占鳌头;20年后的2009年,亚洲港口城市已超过欧美传统贸易地区城市,上升至14个,当中中国的港口城市占8个,占亚洲港口城市57%以上,而新加坡港跃升全球第一位,昔日的龙头香港却跌至第三名。

    该杂志日前公布研究结果。这份报告的结果有几点颇令人反思:

    一是20年间排首名的港口城市,吞吐量已经由百万箱量上升至千万箱量。89年首名的香港,当时箱量只有450万箱,但09年首名的新加坡港,吞吐量却达至2580万箱,20年间箱量上升4.7倍,反映世界贸易的变化和世界级枢纽港的功能与地位,只有不断求新思变,超越自我,加大基建与发展,始有机会保持一席位置或上升。否则,地位很快被竞争对手超赶。另外,在万变中不变的规律,一个被公认的世界级枢纽级港口只会「重中更重」。

    二是20年间排行榜头尾差异现象有趣。89年排全球港口城市首名的香港,450万箱的吞吐量,还不及09年港口城市排最后的泰国林赞邦港(460万箱),被挤出前20大港口排行榜之外。这种相隔20年排行榜的「头尾比较」的差异,充分反映国际贸易的变化和倾向。

    三是20年间货箱港口城市转变所反映外贸与生产体系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分。统计数据显示,89年的货箱港口城市的贸易和加工生产,体现在货箱运输上的分工与流程的痕迹并不明显;大部分是转运港或收货港(或者是目的港),香港之所以排首名,主要得益于中转于内地经港转运世界各地的货物,但时至2009年的港口城市排行榜,由货物或货箱生成地或者加工产地,以直达航线到收货港,避免中转迂回航线运输的港口在迅速崛起或冒升,占很大比例,其中中国的8个港口中,除香港中转港角色仍然不变之外,其余7个港口都是在改革开放期内冒起,依靠腹地的大量加工制造业和外商投资所产生的货物或货箱生成量,迅速发展港口,以优惠、低廉的港口收费,吸引外商开办航线,发展壮大装卸作业,在短短20年间跻入世界货柜港口前20名内,以头10名港口城市排名中,中国占6个,且这种上升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大中。

    四是20年前,超过一半的货箱港口城市集中在美欧两地区。这也反映了在那时全球贸易进口出口在这些地区的活跃尤其频繁。现如今,亚洲在出口的增长正是这句话的体现。上榜的20个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城市中现有14个来自亚洲地区,而其中中国就占了8个。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