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专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作为中国交通部门的执掌者,李盛霖面前最大的命题是,如何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在各种运输手段都已取得较为充分的发展后,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联合协作,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文丽 刘亮 孙莹

  10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一楼贵宾室。刚参加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谈及此次重要会议,兴奋点之一,是“公报中提到要‘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2个小时的专访里,李盛霖对《财经国家周刊》谈得最多也最富激情的,即是建设中国未来的综合运输体系。

  所谓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是指统筹规划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并加以综合利用,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总体效率。

  事实上,这并非一个全新概念,中国政府和交通行业内专家很早便诞生了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设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业内人士向国务院等机构建议,将多种运输方式的管理职能整合在一起,组建交通运输部或交通委员会,并打造中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但这些建议都因时机不成熟而最终搁浅。

  在李盛霖看来,与以往不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历史机遇期。

  “如果各种运输手段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只能是空谈,而目前中国各种运输手段都已经取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无论是社会进步还是经济发展都需要综合使用各种运输手段,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李盛霖说。

  另一方面,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大部制改革,虽然在交通运输领域,这种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但已搭建起的大交通运输部的平台,为各种运输方式最终实现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李盛霖强调,“如果不抓住时机,适时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及建设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就会犯历史性错误,交通运输就很有可能会再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瓶颈破解

  交通运输业曾经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李盛霖在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工作中,李盛霖注意到,“当时,几乎所有的发展问题,往前一推都是交通或能源的问题。这两个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时基层部门反映最多的也是这两个问题。”

  其后,李盛霖又在地方和中央的多个宏观决策部门工作过,各级政府在“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的理念指导下,集中精力大量建设基础设施,突破交通、能源等瓶颈问题,给李盛霖留下了深刻印象。

  翻开《中国交通年鉴》,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交通建设狂飙突击的现实。

  公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公路的通车总里程为89万公里,居世界第七位;而到“十一五”末,中国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39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货运量位居世界第一。

  铁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万公里。到2009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8.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水运——2009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57亿吨,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的内河航道总里程12.3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

  民航——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世界第三十七位,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瓶颈问题可以说已经基本得到缓解。”李盛霖语带欣慰。

  不过,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

  一次,李盛霖会见来访的英国交通大臣,他颇为自豪地介绍,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已位居世界第一。英国交通大臣却指出,英国的港口不但是信息化手段武装起来的港口,而且部分港口还增加了金融结算等功能,已经成为国际化的金融结算中心。这件事对李盛霖的触动非常大。

  通过数字对比,也可以看出中国交通运输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运输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9%,而发达国家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10%和6%左右。中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

  数据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运输效率亟待提高。

  李盛霖:在交通建设领域,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是高速公路。1988年,中国才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截止2009年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6.5万公里,到今年年底则可以达到7.3万公里,2010年共建成竣工高速公路8000多公里。“十一五”期间,中国共建成高速公路3.2万公里,相当于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44%。

  按照计划,2011年和2012年,中国每年将至少竣工高速公路1万公里。按照这个速度,明年年底或者最迟后年,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就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曾经长期存在的另一个交通瓶颈问题,是农村公路建设。按照过去的体制,农村公路由当地的乡、村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修路,而没条件的地方只能望路兴叹。

  进入新世纪后,农村公路建设被提上了日程。在持续的努力下,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到“十一五”末,中国全部的乡镇都通了公路,96%的乡镇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中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不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且有94%的建制村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到“十一五”末期,西部地区98%的建制村通了公路,30%到40%的建制村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按照国家“先东后西”布局,“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快。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公路实现了衔接。国际大通道建设,为中国开发出新的出海通道,也促进了公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往,实现了多赢。

  不过,从目前我国各个运输手段的发展来看,我国交通业服务的水平、通达的深度,还有整个基础设施的质量等跟先进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交通运输手段发展到今天,更要强调科学发展,强调运输方式的转变。而经过几年的反复思考,这种转变的方式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由过去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全面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