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年吞吐能力50万标箱,但去年达到38万标箱的历史新高时,杨泗港码头已显得捉襟见肘,有些运转不开了。

  武汉港集装箱货运公司的刘公新说,杨泗港配套功能不全,加上地处中心城区,转运集装箱货柜的货车进出交通受限,外迁已是必然选择。

  刘公新1974年进入交通部武汉港务局(武汉港务集团的前身)工作,见证了武汉港最近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交通部启运集装箱多式联运试点工作,原为重件码头的杨泗港,作为试点之一转向主营集装箱业务,当时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才2万多个标箱。“集装箱货物种类的变化,折射出武汉港口的发展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刘公新告诉记者,十年前在这里装箱运输的多是滑石粉、大理石建材、服装等低附加值的大路货,而现在主要是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

  随着集装箱外贸货物的升级换代,对长江航运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海直达水上快运班轮成为必然选择。

  自2006年武汉开通首班江海直达班轮以来,杨泗港、阳逻港都有江海直达集装箱货物和班轮,因单个港口的集装箱货源相对不足,在杨泗港载货的江海直达班轮,被迫还要到阳逻港配载货柜,从而形成班轮“一城两挂”现象。杨泗港的搬迁,将让这一怪现象退出历史舞台。

  港口外迁至阳逻港,市内外贸出口企业的货物运至港口的距离增加,势必增加运输成本。

  富士康武汉园区负责进出口业务的负责人说,货物从富士康园区运到阳逻港,里程约76公里,不仅增加了公路通行费,仅增加的货车燃油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新增开支。

  对此,武汉市从7月1日起,对走“江海直达”集装箱航线出口的企业,按每个集装箱80元的标准进行财政专项补贴。

  在刘公新看来,从短期效益上来说,杨泗港的搬迁对港口企业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从长远看,外迁对武汉港务集团和武汉长江航运未来发展都是“利好”。

  据规划,杨泗港搬迁后,这里将建成一座包括长江博物馆、水上船舰展示中心、长江淡水科技馆、船员俱乐部、游艇渔人码头等在内的水文化展示区“长江城”。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