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凛冽,寒意侵骨。而走进黄骅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热度不减。

站在高处,极目远眺,煤三期新建的码头已现出完整轮廓,犹如一条银龙直入沧海。在黄骅港综合港区通用散杂货码头,巨人般的门机在空中不停地挥舞臂膀。

沧州市副市长,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回学勇表示,2012年是渤海新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全面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实现港产城发展新跨越、开创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的突破年。要以建设大港口为目标,带动渤海新区真正成为拉动冀中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环渤海地区新兴战略增长极。

拓功能、延腹地,黄骅综合大港构建东出西联桥头堡

“从黄骅港出海要比天津港每吨节省200元。”自黄骅港建成之后,中原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明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里,以前该公司的产品要运输150公里通过天津港出海,运输难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扬。

“黄骅港综合港区自2010年8月18日开航以来,腹地越来越远,货源越来越广。”沧州渤海港务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邵利民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与中钢、中铁、河北纵横、鲁北化工、石家庄敬业、辛集奥森、邢台德龙等9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并有邯郸钢铁、邢台龙海钢铁、浙江物产、杭州热联等数十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作业货种也拓展至铁矿石、铝矾土、焦煤、镍矿等。

客户的增加直接体现在吞吐量的不断上升上。邵利民说,黄骅港综合港区2011年一季度的吞吐量为211万吨,第二季度就攀升到了295万吨,第三季度更是突破了300万吨,达到了306万吨。2011年11月27日,一个标志性的数据———1000万吨诞生了,截至当日,综合港区投入运营的4个10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已累计接卸货船240艘次,吞吐量突破千万吨。

随着黄骅综合大港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前来洽谈合作建设码头项目的企业纷至沓来,其中,不乏美国嘉吉、上海宝钢、中电投、中国国电、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华润电力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字头、“国”字头企业。他们看中了黄骅综合大港的发展实力和潜力,试图通过参与建设实现共赢发展,而黄骅综合大港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也正需要这些优势力量的介入。

据了解,黄骅港综合港区二期工程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所列的重点项目,2011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任务主要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和码头工程。原本计划建设16个码头泊位,而今,谋划建设的各类码头泊位数量已经刷新到26个,主要分为液体化工泊位、煤炭泊位、粮油泊位、矿石泊位、油品泊位等多个专业类型。按照计划,这些码头泊位中的大多数将于2012年8月至10月开工建设,建成后,黄骅综合大港的功能划分将更加细化,吞吐的货物种类将更加丰富。

2011年12月29日,黄骅港多用途码头。

两艘集装箱货轮停靠在码头边,发出的笛声响彻云天。当天,黄骅港多用途码头的两个集装箱泊位正式开航,结束了该港没有集装箱运输的历史。此次通航的多用途码头有两个集装箱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0万标箱,可以停靠装载10000标箱的集装箱货轮。用于集装箱装卸的核心设备是4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4台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设备技术规格在国内同类设备中处于先进水平。

目前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现代港口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吞吐量更代表着一个港口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多用途码头的正式开航,让黄骅综合大港向着“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1月,多用途码头集装箱航线共接卸船舶4艘次,总计2167标准箱。

河北港口集团董事长邢录珍表示,2012年,黄骅港综合港区将再增加1个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90万标箱,更好地承担起腹地物资中转、临港工业发展和物流服务功能,推动渤海新区尽快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临港产业聚集区。

港产城互动,构筑活力十足的现代产业体系

港口是龙头,产业是核心,城市是支撑。在黄骅综合大港的带动下,渤海新区的产业聚集和城市发展活力十足。

2011年12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渤海新区的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公司。这里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每天能淡化海水3.25万吨。记者喝着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矿泉水,细细品尝,口感和其他品牌矿泉水没有什么区别。公司海水淡化市场处经理张兰芳说:“这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

国华沧东电厂日产1.25万吨规模的3号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开展日产20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研究,现已完成可行性报告。

2011年以来,渤海新区按照“港口导向、港产联动、突出特色、循环发展”的思路,围绕做大做强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和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临港产业,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新型工业体系,着力打造我国北方化工产业基地、河北南部钢铁工业基地、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区域物流中心,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根据对接产业巨头、打造产业旗舰、引领产业方向、提升产业层次的思路,渤海新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行业和领域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靠高端产业、前沿技术、先进理念拉动产业快速升级上位。2011年,渤海新区共落实和谋划亿元以上项目359个,总投资突破8000亿元。已建成的项目发展态势强劲,中海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上缴税金27亿元;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

“只有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路子,才能抢占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回学勇说,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渤海新区通过对资源的优化整合,编制了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围绕油、化、煤、盐、钢、水、电等要素,形成了上百个循环链条。已经实施的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粉煤灰、电石渣、钢渣开发新型建材,PVC、TDI液氯循环利用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有效缓解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同时,严把项目进入门槛,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港口和产业发展壮大了,聚集的人口会越来越多。为搞好港口与城市的同步协调开发,渤海新区投资近亿元,委托中国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流设计单位完成城市概念设计、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29个专项规划编制。2010年,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的新城起步区建设启动。目前,共谋划实施各类项目42个,总投资约200亿元。回学勇表示,渤海新区将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见规模、十年成中心”的工作目标和“先东西、后南北、大聚合”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以“三区启动、两带并行”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3+2”工程,即科学改造老城区、加快建设起步区、启动开发核心区,倾力打造南排河景观水系带和津汕高速生态绿化带,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正在渤海之滨崛起。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