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设展示回收废油所用的工具。 杨华峰 摄

中新网岳阳4月17日电 记者 李俊杰

4月7日,摄影爱好者“巴山”去洞庭湖拍摄湖景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不已:放眼洞庭湖大桥北面,等待运砂石的铁舶如龙门阵般布满水面,蔚为壮观。但细观发现,数千平方米的水面隐隐地泛着诡异的幽彩——这是大面积船舶油污留下的“遗迹”。

随后,遭遇强烈失落感的“巴山”将见闻用图文的形式发到了互联网上。一位网友看后,感叹连连:“很难想象,经历过排污、治污的阵痛、承受过干旱的煎熬,湖波浩渺、天水相涵的洞庭湖竟还遭受着油污的侵袭。”

相较之下,在洞庭湖周边生活了一辈子的老渔民,湖南省岳阳县鹿角镇村民张建设则态度淡然:“我见得多了。”

据张建设不完全统计,除船舶上的白色生活垃圾外,年排放到东洞庭湖区域的废油约500吨左右。而令他忧心的是,这样的局势未获有效控制,加上相关法规的缺失,船舶油污和垃圾随意排放湖面已变得肆无忌惮。存在类似的作法还有湘、资、沅、澧四水水域船主。

张建设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为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去年11月9日,张建设向大会主席团递交了《关于请求进一步加强对湖南省内河“四水一湖”船舶废油与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提案》,建议出台污染治理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予以解决。

张建设说,从2003年自费购置船只对洞庭湖上的船舶进行废油回收至今,累计已逾千吨。为此,张建设被誉为洞庭湖“清洁工”,获得了诸多荣誉。

但张并不满足个人的成果,他希望此举能被广泛推广,让船舶废油及垃圾的排放真正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重典整治。

初衷:“总要人管管这事”

今年55岁的张建设,1981年12月从海南某部退伍后,1989年开始在洞庭湖以捕鱼为生。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洞庭湖的船舶废油污染日益加重。

2003年,张建设捕鱼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创历年最低。调查后他发现,问题出在湖面上到处漂浮着的一层薄薄的油膜上,“沾了废油的渔网几乎很难捕到鱼。”

“被遮蔽的局部水面还会影响水生物的受氧程度与湖水的水质。”张建设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