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成就辉煌”。这话用来形容深圳港口的发展,以及深圳港口对深圳经济的贡献再贴切不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集装箱吞吐量由2003年的突破千万标箱大关到去年仍稳居2000万标箱之列,深圳港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位,连续14年位居中国内地集装箱港口第二位。上周六,深圳晚报“百万市民看深圳”大型百姓互动活动——“喜看鹏城新变化”首站走进深圳盐田港和蛇口港。参观后,市民由衷感叹: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深圳的港口与城市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互动。

今年年初,在市交通运输委召开的全年工作会议中,该委提出,将强化深圳港作为世界级航运枢纽地位,充分发挥港口供应链作用,促进大港向强港转变。挺进中的世界强港给城市带来了什么?发展的道路上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至2011年底,深圳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72个(160个生产泊位和12个非生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9个(包括集装箱专业化泊位44个),码头岸线总长度约30公里。港口综合吞吐能力约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925万标准箱。客运泊位18个,年设计吞吐能力550万人次。

万吨级泊位的说法比较抽象,但上周六,盐田港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港区停放的最大一艘轮船的船体如果竖起来,高度可与地王大厦相媲美。

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规模大小的最重要指标,可普通市民不太容易明白集装箱吞吐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为此,市交委港航处的有关人士这样举例说道:“每新增一万标准箱可产生经济贡献0.32亿元,以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2257万标准箱计,对深圳市的总体贡献达710亿元,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5%。”

值得一提的是,每新增一万标准箱可增加就业约600人。按照深圳港口目前的规模可带动就业137万,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19%,其中:直接就业3万人、间接就业134万人。

孵化四大服务业集群

有人曾这样测算过,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的港口包干费,即港口企业直接收益部分,约为800~1200元。而由此带来的拖轮、引航、口岸以及港口配套服务,包括修箱、堆存、船舶代理、航运、金融结算、拖车运输等,其经济收益则是港口直接收益的6倍,也就是4800~7200元。

这种算法的科学性目前不得而知,但深圳港口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则显而易见。记者了解到,依托港口,深圳已经形成了四大服务业集群,包括港航交通、仓储物流、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产业。港口成为深圳市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孵化器”。

同时,深圳港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海上门户,承担了广东省40%以上的海运进出口货物(约1600亿美元)、7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货物(约1亿吨),此外,华南其他地区1/3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货物也是经深圳港进出。

最为重要的是,自特区成立以来,港口就承担了深圳市绝大部分能源、粮食、建材等重点物资调入运输任务,是城市生产、生活基础保障。

成为深圳城市名片

此外,港口作为深圳城市名片的作用日渐明显。有一次,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在欧洲一小国推介深圳的物博会,外出搭乘出租车中,出租车司机说他知道深圳,因为他曾作为一个船员去过深圳港。

至2011年底,在深圳港挂靠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39条(其中21条同时挂靠东西港区航线),现有北美洲航线52条,南(中)美航线14条,欧洲航线56条,非洲航线14条,澳洲航线8条,亚洲航线70条,中东航线13条,其他航线12条。依托港口,深圳已经成为了与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上海等齐名的,并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大都市。

2011年10月,深圳港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和意大利塔兰托港建立了友好港关系,深圳港的国际友好港达到10个。

绿色港口续写传奇

东边的盐田港区建设标准是“50年不大修”,西边的蛇口集装箱码头船舶岸电供电项目则被交通运输部列入2010年度节能减排改造试点工程项目。

科学发展贯穿深圳港口发展的始终,在深圳各大港区,提到最多的便是“绿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考核港口经营的经济指标,在港口码头栖息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则成为其环保考核的生态指标。

深圳港主要集装箱码头公司自2006年起进行RTG“油改电”项目的试验和建设,逐步积累了“油改电”项目建设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方案,无论从“油改电”建设规模还是技术成熟度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深圳港各集装箱码头已基本完成RTG“油改电”的技术改造,95%以上的RTG实现了市电作业,彻底改变RTG高油耗高污染的状况,每年可节约能耗折标煤超过3万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