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讯在9月7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组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表示,该项目获取的大量高质量实时海洋观测数据及其衍生的数据产品,对提升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创新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英文缩写。十年来,由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上30多个沿海国家布放的约8500个Argo浮标所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全球海洋上层温度、盐度和海流的实时观测,是人类海洋调查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1年加入国际Argo计划。

  据了解,项目研究人员将以先进的Argo剖面浮标为主要调查设备,以影响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西太暖池、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台风和太平洋西边界流等重要海洋、大气现象的发源地为主要调查海域,以长期、全覆盖、高分辨率和卫星实时数据传输为主要途径,获取西太平洋上层0—2000米水深内的海洋环境本底资料,并通过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向国内外研究者免费提供实时Argo资料。未来5年,该项目将在西太平洋海域分批布放35个Argo浮标,与该海域现有浮标共同组成一个范围更大、更密集,并能实时监测深海大洋环境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

  项目负责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建平研究员说,项目的实施将会有效提高我国对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能力,有助于提高对台风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水平,为我国东南沿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见习编辑 杨智明)

  作者:杨朝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