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港和秦皇岛港为主,包括京唐、黄骅、曹妃甸等港口,主要服务于京津、华北及西北地区。由于位置接近,腹地重叠,港口间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近期对该地区港口进行调研,并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港口进行对比分析:

1)自然条件:曹妃甸是自然条件最好的港口,其建造大型泊位的成本较行业均值节约近2000万元/吨;秦皇岛港岸线资源已开发尽,缺乏长期增长能力;天津港和黄骅港泥沙回淤严重,疏浚成本压力较大。

2)投资方:天津港由天津港务局统一管理,货源分配由大股东统一协调;曹妃甸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小股东合计17家),各自为政,同类码头间竞争难以避免;京唐港的矿石和煤码头也引入战略投资者,两个港区分工明确,尚不存在竞争。

3)铁矿石码头竞争: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高峰已过,矿价长期看跌。但明年政府换届后,城镇化进度是重要看点。我们预计2015年之前,矿价可能维持在85-100美元/吨。考虑到城镇化需求,以及相对质优价廉的进口矿对国产矿的替代,预计铁矿石进口量在2015年前仍将保持6%左右增速。按此测算,2015年京津冀地区铁矿石装卸需求约2.25亿吨,而目前铁矿石泊位通过能力已达2.7亿吨,泊位建设大幅超前于货量,且仍在不断扩能中。码头吞吐能力过剩已成定局。

4)煤炭码头竞争:在结构转型与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需求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国际煤炭供应过剩,进口煤替代使主营国产煤下水的京津冀港口受冲击。预计2012年京津冀地区煤炭总装卸量5.6亿吨,而港口吞吐能力5.8亿吨,过剩2000万吨。通往京津冀港口的三条主要运输通道中,大秦线已饱和,2013-2014年货量增长主要来源于朔黄线(张唐线预计在2015年后释放产能),但产能增速远高于需求,供需差将进一步扩大到7000万吨。

行业“中性”评级。过去十年,港口行业出现了两次行业性机会:第一次是中国加入WTO,需求爆发使得2002-2004年港口在A股大熊市中表现最强劲;第二次源于2005-2007年中国港口集体扩产能,建设速度决定了业绩释放的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集装箱码头都已停止扩建,供求基本平衡。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在09年重新加速带来的大宗散货需求,促使北方港口加快扩张。尤其是港口密集,腹地高度重合的京津冀地区,在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明显露出疲态的背景下,过度扩张产能,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恶性竞争埋下隐患。我们对位于京津冀港口圈内的天津港给予“中性”评级。受益于首钢码头投产,量价齐升使唐山港今年能达到30%左右的业绩增速;长期来看,在周边港口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公司业绩增速将逐步放缓,调低评级至“增持”。

不确定因素。城镇化进程低于预期,进口铁矿石出现量价齐跌;煤炭下游需求不振,进口煤炭低价倾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