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式运营的三明陆地港将打造成区域性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厦门港务控股在内陆规模复制“厦门港”林世雄 谢嘉晟

18日,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上市企业与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共同出资兴建的三明陆地港正式投入运行。

事实上,三明陆地港只是厦门港实施腹地战略的一个成熟样板,作为推进此项战略的承建主体,几年来,在福建八闽大地和邻省的江西、湖南,以及更广阔的西部地区,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领衔打造的陆地版“厦门港”脉络,已经初显雏形。

实施腹地战略

向中西部开辟物流通道

拓展厦门港腹地是厦门以港兴市,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项重大战略,战略的推进有其成熟的历史背景。

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同年国家颁布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厦门被列为中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之一——东南沿海物流发展区域的中心城市,全国性21个以及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以港口物流为产业支柱之一的厦门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沿海产业梯级转移、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政策的相继实施,内陆地区主动对接沿海的积极性和对物流通道的需求高涨。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发展,厦门港口能力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上不同层次港口间的竞争,腹地拓展任务显得紧迫而又沉重。在内陆货运市场,除了中转价格、时效之外,对物流资源的控制已经逐渐成为决定港口竞争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排头兵,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继续保持在海西港口业的龙头地位,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综合物流产业,义不容辞。

海铁联运纵深突破

陆地港建设初显成效

按照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定下的目标,在集团物流板块上,厦门港务发展公司将继续着眼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一流的综合物流运营商,而海铁联运和陆地港建设更被指定为重点发展项目。

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负责人介绍,厦门港于2004年开始大规模开展海铁联运,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厦门港海铁联运迅速取得突破,目前,业务网点基本覆盖闽赣两省全境,并逐步向我国西部地区延伸。

统计显示,海铁联运自2004年以来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海铁联运业务量达到31676标箱。通过海铁联运的辐射,目前与银川、兰州、西安、成都、重庆、永州以及北方沿海港口(主要是内贸箱联运)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往来。在这一年中,又开拓了台湾—厦门—苏州/绵阳海铁联运业务。

而随着海铁联运业务的进展以及港口功能的延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又于2007年着手推进陆地港战略。几年来,与三明、赣州、吉安、南昌、鹰潭、新余等地就陆地港的合作,展开了多次磋商,并与多个城市及铁路部门达成合作意向。

2010年起,陆地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厦门港务发展首先投入赣州东站海关正式监管点建设,并于2010年12月通过了南昌海关的验收,成为南昌关区、江西省内唯一通过海关正式验收的铁路监管点,第一次实现把“厦门港”功能前移到了内陆。随后,港务发展又陆续启动三明陆地港和吉安陆地港建设。

厦门港务控股去年实施的腹地战略实现了“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第一个跨区域经营的码头福州海盈港务11月份实现交接,确保福州到厦门支线中转的稳定增长;集团第一个到外地实际投资的码头——潮州小红山码头合资合同签署,将推进潮州三百门港区的整体开发,预计明年一季度正式动工;第一个陆地港——三明陆地港首期工程180天建成投产,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第一份两岸港口企业间战略合作协议去年“9·8”期间与台湾港务公司正式签署,积极推动厦门港对台业务发展。

根据计划,海铁联运年业务量十二五期间要突破50000标箱。

立足三明服务海西

辐射周边通达全球

三明陆地港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在福建省内建设的四个陆地港之一,也是其腹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目标,三明陆地港的建设是要实现把厦门港的港口功能前移到三明,建设具有港口功能、商贸服务、保税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公共物流服务平台,以更好地服务和助推三明经济、产业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属性、项目属性、借鉴案例三方面综合分析,三明陆地港根据项目运营模式按6∶4比例分为两大功能分区,分别为仓储区面积563.1亩和商贸区面积396.4亩。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后集团将遵循总体规划,适时配套,分期建设,做好服务,滚动发展,共创双赢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接下来,将尽快签署商贸物流区补充协议,启动仓储区二期保税仓库的建设,择机启动专业市场的建设。希望把三明陆地港打造成为“立足三明、服务海西、辐射周边、通达全球”的区域性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