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科研、环保等领域继续为北极事务做贡献

核心阅读

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宣布,接受中国等6个国家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自2006年中国向北极理事会提出申请以来,经过7年等待,中国终于从临时观察员成为正式观察员。北极政策与经济论坛主席达米安·德格罗斯博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所有的北极地区重要参与者都加入了北极理事会,今后北极理事会将从一个地区性组织一跃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论坛之一。”

《基律纳宣言》强调北极理事会的领导作用

在15日举行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8个北极国家的部长们签署了《北极海洋油污预防与反应合作协定》,它将提高北极国家应对漏油事件的能力。这是北极理事会成立以来,继《北极海空搜救合作协定》之后签署的第二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会议还签署了内容更为广泛的《基律纳宣言》,强调了北极理事会在北极事务中的领导作用,欢迎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会议决定,推迟对欧盟观察员申请作出最终决定。欧盟需要与有关国家沟通以取得谅解,同时欧盟可以继续参与北极理事会的各种会议。

会议还制定了《观察员手册》,对观察员在理事会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界定。会议还讨论了理事会下设工作组撰写的北极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北冰洋回顾报告、北冰洋酸化评估报告等,并通过了《北极前景》文件,对北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前瞻性展望。

北极和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两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及附属岛屿、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大陆不同,北极地区的陆地和岛屿及其近岸海域,分别属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冰岛、芬兰和瑞典等8个环北极圈的国家。北极地区共有上述8个国家的30个行政区,整个行政区域面积约1650万平方千米。1996年,8个北极国家成立北极理事会。作为冷战结束的成果,北极理事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北极国家在该地区的实质性合作。

有实力参与北极科研与环保的国家才能成为观察员

中国早在2006年就提出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申请,是此次被接受为观察员的6个国家中最早申请的。2011年5月的北极理事会努克会议宣布,对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标准作出新规定,只有那些有意愿并有实力在北极科研与环保合作方面做出贡献的国家才能成为观察员。正式观察员没有投票权,但有权参加理事会各种会议和活动,可以有条件地向理事会提出自己的提案,并与各工作组展开科研合作。

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事会今天作出了一个正确而明智的决定,这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意义深远。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北极理事会和北极国家积极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北极环保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而言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是加强对北极的了解和研究,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第二是保护北极环境,这对北极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第三是对北极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这涉及北极航道、北极资源开发和极地渔业问题等。

中国的积极参与使北极环境问题更易解决

与会各国代表纷纷对中国的加入表示祝贺,认为中国的积极参与使北极环境问题更易解决。加拿大代表团官员比尔·伊若穆斯对本报记者说:“今年5月加拿大将接替瑞典成为理事会下一个轮值主席国,和中国的合作对于北极事务很有帮助。”

从全球格局来看,区域外国家加入北极理事会,将使该论坛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丹麦外交大臣瑟芬达尔表示,北极问题已经变成国际政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丹麦非常欢迎观察员的加入,他们将对北极的环境做出更多科研贡献,一个可持续性的北极环境需要北极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负责任的态度。北极阿撒巴斯卡议会主席迈克·斯蒂克曼对本报记者说,更多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加入北极理事会,并不只是在科研上对北极环境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一种力量的平衡。

芬兰拉普兰大学北极问题专家拉谢·海尼宁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曾担心北极理事会可能成为一个排外的俱乐部,但是中国等国家的加入减轻了我的担忧。北极理事会的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把中国容纳进来一起共事,一起为北极做贡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