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8月我国第一部航运中心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出台,大连这座百年港城,正不断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

从2003年中央十一号文件提出的“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定位,到2004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再到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提升大连核心城市功能的首要任务,并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历经10年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已初见规模。

为落实中央和辽宁部署,大连接连出台措施,从港口管理、船舶修理建造、仓储服务等方面做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任务。目前,大连围绕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规划体系已初步形成,涵盖海港、物流、空港、水运、口岸等较为完整的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长远建设发展体系,确定了以一岛两湾为核心,沿黄海、渤海两翼协同发展的港口建设新格局。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提出,用10年到20年时间,逐步建成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以大连城市为载体、以沿海港口群为基础、以东北腹地为依托的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使之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性枢纽港和物流中心、成为引领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引擎。

大连市相关负责人认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发展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为落实好建设任务,大连市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坚持港口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坚持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实施5个方面体系重点建设,努力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整体功能。一是海空两港为主导的航运中心核心体系,主要承担国际国内运输与物流服务的主枢纽功能。二是以水路、航空、公路、铁路、管道等现代化运输方式为支撑的综合网络体系,主要承担物流、人员流、信息流集疏与传输功能。三是支撑航运中心的产业体系,主要是临港加工制造业、内外商贸流通业、旅游会展业等支持航运中心发展的市场需求保障系统。四是健全完善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主要是为海空两港和整个集疏运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口岸支持系统。五是社会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是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城市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和人文环境。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不断深入,一系列政策开始释放效应,大连港航、口岸发展驶入“快车道”,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开始显现。大连港口新增专业化泊位达到72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由4个发展到目前的14个。大窑湾核心港区已拥有世界一流、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矿石专用卸船码头和水深18.6米转水码头,拥有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国内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码头和国内港口规模最大、总储存能力超过2000万立方米的油罐群,拥有可靠泊1.4万标箱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世界有多大船,大连就有多大码头”的承诺正在实现。目前,大连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港口集群,已成为石油、粮食、矿石、商品汽车、客货滚装运输的重要国际枢纽港。

大连空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经过两次扩建,航站楼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停机位42个,符合4E级I类国际机场标准,可供除A380外的各种大型飞机安全起降。

2003年至2012年,大连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实现了从1亿吨到3亿吨的跨越,2012年达到3.7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2003年的167万标箱发展到2012年的806万标箱,增长近4倍。2012年,大连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六位,世界第九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七位,世界第十七位。

服务能力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衡量标尺,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以来,大连在国内首创“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式”航运交易模式,建成船舶交易市场、航运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其国际航运仲裁院的仲裁结果可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大连口岸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17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41亿美元。2012年,大连港口经济对大连市GDP的贡献率约为19%,为大连市提供的就业岗位贡献率约为12%,带动腹地GDP增长量约占腹地经济总量中增量的10%。

目前,大连已经基本构筑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过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等5大集疏运方式,将港口的功能逐步辐射到东北腹地、环渤海,以及国内外更为广阔的区域,大连在辽宁省沿海与腹地互动的开放格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带头作用更加突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