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伟大还是渺小?摄影师鲍皓昕也并不清楚。镜头下小小的人衬托?巨轮和集装箱的庞大,镜头下大大的手又是这一切的缔造者。中环八号码头香港海事博物馆,将举办为期约三周(今日至十月六日),香港摄影师鲍皓昕(Basil Pao)的摄影展“双船记”(A Tale of two ventures),展出大约五十幅从他的同名摄影集里精选的作品。其中,穿梭于冷冰冰的钢铁,硬生生的甲板上的人,或许是工业时代的一抹温情。

拍出整个产业链

鲍皓昕的摄影集《双船记》二○一二年出版,是为了庆祝香港著名的家族船东之一:华光海运的六十周年。回溯他的创作意念,鲍皓昕说在二○一○年,他在大连用他的摄影机分别记录了两艘华光的油轮“爱国勇士”(Aqua Venture)的命名仪式,及“大连勇士”(Dalian Venture)的开工仪式。

鲍皓昕后来想到,不如从一工人手捧的铁矿石开始,讲述它们是如何被好望角形散货船载?穿过半个地球来炼钢,炼好的钢又如何成为一艘新超级油轮的故事。一趟旅程,就是数万幅的光影记录。

逾20年摄影生涯

如何在记录和审美中找寻平衡,鲍皓昕笑?说,自己从未刻意去找,不过二十多年来的摄影歷程,已经让他深知怎样用影像去讲故事。如果说,他所拍摄的《末代皇帝溥仪》的剧照,和摄影集《China Revealed: Portrait of the Rising Dragon》之封面,其中人物若有所思,等待观者的猜想,这次的“双船记”,则是自成一个完全的体系。

巨大旋转的螺旋桨和仰望的脸,焊接迸发出的耀眼光亮和面罩遮住的脸,影像中的一切,都像在对话,人与工业、船与大海、庞大与渺小、已知与未知。

换句话说,鲍皓昕对拍摄的客体丝毫不怀疑,甚至满怀惊喜。他回忆拍摄经过时说道,“船厂给了我提供了许多方便,让我有幸第一次看到乏味的工业摄影背后竟然隐藏?如此充满潜力、多姿多彩的美。单是船的体积就已经让我嘆为观止,而操作规模和空间更令我?迷。我满船厂爬上爬下好几天,从起重机顶到乾船坞底,拍到心满意足才兴奋离去。”

航海遇“十号风球”

“这是一场发现之旅。”他说。痴迷摄影的人,或许都是“亡命之徒”,他曾横穿撒哈拉,越过喜马拉雅,见过最好的风景,最独特的风情。航行中的风浪,是他完全不屑于作为噱头而说出来的小事件,“遇到香港上次的十号风球,船就漂了一天,别问我怕不怕,当时怕也没什么用。”

如果要说意义,这一连串影像,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引用华光海运主席赵式明形容《双船记》的一段话:“鲍皓昕用他高超的手法将‘航运链’记录成独特的相片形式,描绘了全球视野下的这一重要行业,从原材料资源富裕的澳洲和南美洲到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中国,这一切都是通过海洋─世界贸易的高速公路实现的。”

鲍皓昕影像中的,是一条当代的丝绸之路。在天工巧手下,当年的驼队变成了今天的钢铁巨轮,不过,在大海和未知面前,他们好像又小了。

编者按:鲍皓昕,旅居美国十年后,于一九八○年回流至香港,开始投身摄影事业。在美国期间,鲍皓昕先后于纽约的Atlantic Records等机构担任美术指导。期间,他首度与米高柏林(Michael Palin)合作,为电影《万世魔星》设计书籍及平面宣传品。其后,他为米高柏林主持的BBC旅游节目,推出共十一本影集。他并为近期于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举办的展览推出新书《Travels with Michael Palin》。鲍皓昕的游记、散文,包括为贝托洛奇电影《末代皇帝溥仪》及《小活佛》拍摄的剧照,均为全球刊物及展览会的常客。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