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行情 专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9月24日,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共同举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首席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隆重召开。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自贸区最重要的两点是金融的自由化和政府的改革。而对于跟香港的关系,他认为,上海自贸区完全可以高调宣传自己的角色和未来要承担的作用,实现改革成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最大的红利。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必然的,竞争本身不可怕,除非对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信心。上海自贸区跟香港是有分工的,投资了上海自贸区,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怎样规避人民币的汇率?这个对冲工作可能主要是在香港,因此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反而会使香港更具竞争力。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是开放,是向外,而香港的未来增加竞争力是向内,香港必须要跟珠三角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充分分享国内经济改革成功的红利。

以下是文字实录:

沈明高: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这个论坛和大家做一个交流,这次的主题是上海自贸区,我就谈三个看法。第一个是结合我们的题目,上海自贸区的使命是什么。第二是我想介绍一下三大关系,上海自贸区和香港的关系,第二是香港自贸区和国内改革的关系,这个也需要做一些思考,第三个就是自贸区在岸和离岸的关系。自贸区理论上讲可以做得很大,实践中会面临各种样的困难,最终会做到多大,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

自贸区从提出批准到现在对市场来讲反应是正面的,市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政府对改革的一个决心,特别是在改革方面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也许还有其他突破口,但是上海自贸区肯定是一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地方。我个人认为自贸区的核心是开放,自贸区内主要是为了开放,自贸区外,在国内的经济这一块主要的任务是改革,来实现跟自贸区的对接,所以从这个角度,牵涉到第二点我们说的新起点,我们自贸区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不是改革,而是开放。从基础上起步再改革,我觉得起点太低,开放的目的是外面有什么,我们也可以什么,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再进行监管,哪些东西比较适合,哪些东西可以缓一缓,但是起点一定要开放。国内的话,通过改革和自贸区的开放相匹配,最终实现自贸区和整个国内经济的双向有序的对接,这是我对自贸区的一个理解。

基于这样一个看法,我个人觉得中国的自贸区跟其他国家的自贸区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做其他国家自贸区的对比,其他国家的自贸区就是自贸区,主要的问题是考虑到在不同的国家有一些限制,比如说非居民有些限制。中国的话限制很多,我们的自贸区我个人觉得它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金融的自由化,第二是政府的改革。金融自由化也好,投资自由化也好,大家都说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可兑换,这些从开放的角度来讲,是自贸区的应有之意,如果在这个程度上大打折扣的话,自贸区的起点就会比较低。第二个,也可以说是一个改革,也可以说是改革,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在自贸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上没有规定的东西都可以做,这也可以说是开放。从开放的角度讲,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权利,我还是讲自贸区就是开放。自贸区的内容,除了自由贸易之外,更多的是金融和政府的开放。

第二点,对上海来讲尤其重要,上海经济现在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人工成本提高,产业转移,上海的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个人认为上海经济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模式未来要面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对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未来改革和整个发展的一个探索。上海自贸区成功,中国未来整个经济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加大了很多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从自贸区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还是有个看法,在短期之内全面推广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尽管有很多的地方都希望能够搞自贸区,给人一个错觉就是自贸区是一个好东西,大家都想抢,抢到以后会有红利,但是自贸区里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我的理解比较简单,如果自贸区全面推广,那么自贸区大幅度改革的可能性和开放的可能性就下降了,要想自贸区有实质性的开放,自贸区在短期之内很难全国推广,这就是决定了上海自贸区的独特性,也决定了自贸区越是开放,越是难,这个是国内改革的现实,全面改革开放短期内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对自贸区使命的认识。

第二个介绍一下对三个关系的看法,第一个是跟香港的关系,从上海的角度来讲,希望低调来减少香港的担心,但是我觉得低调并不解决问题,上海自贸区完全可以高调宣传自己的角色和未来要承担的作用,我个人觉得上海自贸区是实现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经济出现巨大的硬着陆的风险是更加负面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最大的红利。第二,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必然的,除非是不成功的,但是竞争本身并不是可怕的,除非你对自己竞争实力有担心,或者对自己的创新有信心,这样才需要担心上海自贸区。第三点,上海自贸区跟香港是有分工的,我们也看到全球有很多的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和法兰克福,如果我要投资德国,我肯定要把我的公司设在法兰克福,但是我在伦敦同时做一个对冲交易,做一个风险规避,风险管理,我投资了上海自贸区,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我们怎么样规避人民币的汇率,这个工作可能主要是在香港,甚至可能会在新加坡做,这个就是一个分工,我个人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反而会使香港更具竞争力。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是开放,是向外,对香港来讲,香港的未来增加竞争力就是要向内,香港必须要跟珠三角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充分分享国内经济改革成功的红利,所以香港确实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是自贸区和香港之间的关系。

第二是自贸区和国内改革的关系,上海自贸区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取决于国内改革的步骤有多快,比如说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本来是个好东西,是市场决定利率,影子银行我的理解是国内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如果能够跟上,影子银行最终帮助实现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和利率市场化,但是如果你光有影子银行,利率市场化迟迟不推动,它带来的是一个畸形的影子银行,套利交易,很多价格扭曲,这个同样适合上海自贸区和国内改革之间的关系。如果上海自贸区往前走,国内的改革迟迟不推动,之间的落差就是双轨制价格的落差,带来了巨大的套利交易、投机和价格扭曲。如果结合国外市场的变动,可能有些时候热钱大量流入,另外一段时间是资金大量的流出,从这个角度来讲,自贸区的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我们国内改革有信心的一个表现,国内的改革信心越强,自贸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当国内改革启动的时候,也为投资者打开了新的投资机会,所以现在大规模的资金外流或者大规模的炒作,可能性就会减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非常关注自贸区开放到什么程度,反过来我们可以推我们改革会往前走多快。

更重要的一个就是第三个关系,在岸和离岸的关系。上海自贸区未来可能会成为香港,但是上海自贸区一定不能只是香港。香港的问题它有一个物理的边界,它对中国大陆的影响主要是一个有限度的开放,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大陆对香港的贡献大于香港对大陆的贡献,主要是我们的边界设得太清楚,上海自贸区如果要超过香港,在设计上一定是在岸和离岸要打通,打通到什么程度?跟我们改革是有关系的,两边的水差得太大,打开一个小缝,流入或者流出的资金就太多。怎么样理解国内改革的进程,对我们理解上海自贸区会发挥多大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从在岸和离岸的角度来讲,并不是说在国内其他地方不能做,有些东西在国内提前实现渗透的作用,比如说政府的改革,比如说一些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不见得一定要等到自贸区真的成功以后,跟国内的改革并不是矛盾的。

最后一点,介绍一下自贸区对投资带来的一些新的机遇,刚才连平和陈兴动已经谈到了,自贸区要成功,最大的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机会有很多方面,一个是融资,一个是理财,第三是交易,这三块必须都要活跃,才能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自贸区做得再好,没有人在那交易,没有人在那积极的投资,自贸区也不会成功。在亚太地区来讲,上海自贸区能不能引领跟其他的竞争,就看它的活跃程度和流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比较喜欢证券公司或者资产管理公司,在这里会有比较多的机会。

第二个,大家谈到物流,上海自贸区的流量决定了物流,决定了港口,决定了交通,航空公司这样的机构。更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在上海自贸区要成功,光靠现有的人才绝对是不够的,怎么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中国国内的范围内培养和吸引人才,这个就是未来的一个新的挑战。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税收制度有关,跟我们的环境,跟我们的法律都有关系,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未来自贸区能不能成功的成果,必须有个可复制的模式,才有可能对中国未来的改革产生根本的影响。

总的来讲我们对自贸区是很有信心的,目前的信心应该说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自贸区已经做得很大,但是在实践的操作当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我觉得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投机套利带来的不光是上海的风险,甚至是全国性的金融风险,对这些金融风险如果控制不当,反而害了上海自贸区,仓促地往前走,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我建议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仔细的制度设计,切忌盲目的推动,在全国全面的推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