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收钱”模式逐渐面临瓶颈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劳动力成本升值的背景下,大宗散杂货以及出口集装箱量增速逐步下移。港口企业,尤其是沿海大宗品位主要货种的港口,单纯依靠装卸业务创收创利的模式面临一定的增长瓶颈。2014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企业货物和集装箱累计吞吐量增速为5.7%和5.9%,较2013年(11.2%和9.5%)增速大幅下降。

转型一:摆脱地域限制,异地扩张,重拾增长

交通部鼓励有实力的港口企业通过收购增速较快的国内港口或者海外港口重新实现增长。例如,上港集团的长江战略以及海外收购集装箱码头、盐田港/深赤湾跨区域收购曹妃甸码头和莱州港码头。

转型二:向上下游产业链要利润--贸易、物流、金融、保险

港口作为物流节点掌握重要的信息流,拓展至物流、资金流。首先,港口企业可以脱离狭义港口区域扩展至广义腹地,切入“腹地--港口”全程物流,实现物流覆盖。例如无水港、水水联运、陆地港等方式;其次,港口企业可以利用货物集聚窗口的优势以及仓储资源开展金融贸易服务,实现资金流覆盖,例如开展大宗品贸易平台、大宗品交割平台、担保贷款等。

转型三:回避产能过剩,综合利用岸线资源发展港口地产

目前我国港口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如果港口企业再进一步扩大产能将会加剧过剩,因此港口企业应针对有限的岸线资源,综合开发。

上港集团的港口地产业务经过几年培育期已经进入结算期,预计2013-2017年每年均会有相应的投资收益。

(1)具有垄断或者绝对优势货种的港口公司。这类港口公司可以针对该货种进行上下物流链延伸,进行各种创新。我们看好低估值的唐山港(上水焦煤)。

(2)背靠自贸区的集装箱国际枢纽港。这类港口公司作为全球物流枢纽,凭借有利政策开展全程物流和金融创新。我们看好上港集团、天津港、宁波港和盐田港。首推龙头公司上港集团。

(3)受益内河航运发展的港口。在产业转移(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内河航运的发展逐步重视,布局内河港口,未来将可能迎来新的增长拐点。我们看好重庆港九、芜湖港和珠海港。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