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繁忙的秦皇岛港 本报记者 李历摄

“码头挺立迎朝阳,美丽的港城伫立在渤海湾上”。

今年70岁的王庆普,曾经是秦皇岛港的一名员工,他还能依稀记得有首老歌叫做《秦皇岛是个好地方》,他回忆起这首歌时说道:“一首老歌的开头就提到了港口,可见港口与秦皇岛之间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

从1984年至2014年,细细品酌沿海开放30年秦皇岛港的发展历程,恰恰印证了30年来沿海城市发展一条必须坚守的内涵和原则,那就是,改革提供动力,开放才有出路。

强港脚步不停歇

退休多年的王庆普仍怀“港口不了情”,一直从事秦皇岛港的史志编研工作。

“30年来,沿海开放给秦皇岛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港口出现了建设高潮,港口的发展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作为一名秦皇岛港的老员工,王庆普亲历并见证了港口的成长与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在一线进行装卸生产工作,那时候作业靠人海战术,卸2辆载重120吨的焦炭车,需要6个小时。再看如今,自动化装卸设备卸3辆装载240吨的煤炭车,仅仅需要6分钟。”王庆普说,6小时与6分钟的反差,已经让人不禁为现代化的秦皇岛港竖起大拇指。

翻开厚重的秦皇岛港发展史,不难发现,沿海开放的30年,是秦皇岛港建设及技术改造速度最快的30年。

在秦皇岛港迅猛发展的30年里,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煤炭输出码头煤一期工程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二、三、四、五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六五”至“十一五”期间,秦皇岛港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73.2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30年投资额的52.63倍。秦皇岛港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生产泊位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3个增加到43个。

经过30年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秦皇岛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最大可停靠15万吨级船舶,煤炭设计通过能力由800万吨增长到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249.8万平方米,最大堆存量为1027万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卸车和装船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

从一系列翻倍增长的数字对比中也能清晰地看到,沿海开放的30年,也是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最多的30年。

从1949年的23万吨到2001年的1亿吨,秦皇岛港走过了整整52个春秋;从1亿吨到2亿吨,秦皇岛港只用了6年。再看2011年,港口完成吞吐量2.79亿吨,是2001年1.13亿吨吞吐量的2.5倍。

长期以来,秦皇岛港一直占据我国北煤南运下水量的半壁江山,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晴雨表”,被誉为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开放姿态促转型

秦皇岛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风雨无阻。

王庆普回忆说:“1995年至1997年,连续3年未达产成为当时秦皇岛港发展的一个坎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秦皇岛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步履维艰,吞吐量一度出现了下滑的局面。

向世界大港迈进,秦皇岛港的发展不能仅靠单一的煤炭业务,以能源输出为主的港口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破除故步自封和“港老大”的陈旧思想,为此,秦皇岛港通过油品、杂货、集装箱码头的陆续兴建、扩建,积极扩展杂货、集装箱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随着钢材、进口大豆、玻璃、玉米、活牲畜等货源大量进港,秦皇岛港的杂货运输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07年,港口杂货运输吞吐量完成2388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矿石、化肥、散粮等接卸效率达到国内港口一流水平,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活牲畜出口基地。同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的集装箱运输长足发展,秦皇岛港开辟了集装箱航线8条,成为内贸运输航线上的干线港,由1985年的60标箱提高到2007年的30万标箱,并与中国海运、大连港集团共同组建了新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沿海开发30年,秦皇岛港已经建成了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码头;西港区以集装箱、散杂货进出口为主,拥有装备先进的杂货和集装箱码头。

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方针下,秦皇岛港作为我市临港产业对外贸易口岸,目前已承担了市内绝大多数货物的水上运输任务:为万基钢管(秦皇岛)有限公司出口产品,为首秦公司进口铁矿石及出口钢板,为金海粮油公司进口大豆及出口豆粕,为山桥集团出口钢桥,为艾尔姆风能叶片制品(秦皇岛)有限公司运输风力发电叶片等。港口运输有效拉动了秦皇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秦皇岛港增强与其周边腹地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吸引力,带动临港物流业的发展,与承德等周边地市签订加强出海口合作的框架协议书,建立出海口合作关系。

2013年12月12日,秦皇岛港又一次大胆地“走出去”, 秦港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功与国际金融接轨,再次提升了国内外知名度,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上第一家以干散货业务为主的码头运营商,是国内继天津、青岛、厦门之后第4个在香港上市的港口。

港城互动谱新篇

2013年6月4日,在秦皇岛港西港区三公司煤炭码头,随着满载2万吨煤炭的“帆顺999”号轮船的驶离,西港区三公司煤炭码头结束了百年历史使命,煤炭运输业务宣告结束,标志着秦皇岛港西港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百年大港对秦皇岛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

从1983年至2002年,从秦皇岛港进出口货物量每吨征收的1元建设费,共计12.7亿元用于了秦皇岛市基础设施建设;

而秦皇岛本地人的家庭里,几乎家家都有一位在秦皇岛港工作的员工;

秦皇岛港对城市的经济贡献率也曾占据半壁江山;

但是,秦皇岛港老港区——西港区建设年代久远,设备老化严重,同时在煤炭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火车跑城里,汽车跑城外”,一句调侃城市主城区交通环境的俗话,也恰恰印证了老港区对城市交通空间布局的影响。同时,西港区使用了秦皇岛主城区约4.55公里的自然岸线,制约和影响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布局优化。

2013年启动的西港搬迁工程,不仅将减少主城区的煤尘污染,保护滨海环境,把港口占用的海岸线还给秦皇岛市民,搬迁后的秦皇岛港也将有更大的空间发展。关停西港区煤炭运输业务后,秦皇岛将在西起秦皇岛港煤五期、东至沙河口1.7公里海岸线,集中建设以杂货、集装箱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港区。

西港搬迁改造方案中明确:对西港区连同周边老城区重新规划,实施综合开发改造,打造集海上休闲旅游、商业金融、总部经济、度假公寓、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滨海新城区,充分利用既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客运轮渡、游艇和国际邮轮码头,发展海上观光旅游和游艇俱乐部。

搬迁西港区、建设新港区、建设滨海新城区、建设大临港产业聚集区等这四个步骤协同实施,西港搬迁改造工程不仅将再造海滨特色新城,也让港城互动更加和谐共赢。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