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在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隆重召开。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正式宣告成立,意味着作为港口新形态的内陆港正式结成了“发展联盟”,国内蓬勃发展的内陆港事业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人才及理论保障,中国内陆港发展迎来新纪元。

大会首先宣读了陆港分会的批复文件和分会工作条例,宣告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的正式成立。

据了解,作为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载体,内陆港近年来发展迅速。初步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约有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国际陆港项目,对此,西安国际港务区向广大内陆港发出“结盟邀请”,并牵头向中国港口协会提出了成立陆港分会的申请。

经交通运输部的批复同意成立“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鉴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内陆港事业”的龙头地位,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当选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单位。第一届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已确定为44家会员单位。

陆港分会作为我国内陆港行业的唯一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港口行业的重要平台,以推进内陆港,无水港,规划建设发展和水运港口与内陆港联动为己任,进一步加快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中推动“一路一带”的建设,促进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港口协会陈英明常务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的成立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内陆港人抱团取暖、共谋发展的一次良机。他要求陆港分会站在为全体会员服务,为陆港行业服务的全局上,发挥协会在传递信息,组织交流,培训人才,提高素质等功能优势,立即着手研究解决会员企业的诉求,携手探索内陆港的前行路径,为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西安国际港务区牵头承办的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同时举行,会议以“建设中国内陆港,构建沿桥陆港网,共建丝路经济带”为主题,以陆港发展战略和未来方向为切入点,邀请来自全国70余家陆港产业(商贸)区、内陆港区、无水港区、公路港、物流园区及相关物流企业、港口企业、铁路企业、航运公司、货代企业、相关咨询机构、物流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相关大专院校的300多名政、企界人士和业内专家学者参会。

目前我国已有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国际陆港项目,陆港事业方兴未艾。作为一个新兴业态,内陆港的理论体系需要深化研究,行业规范需要建立完善,内陆港的规划、建设、运营需要政府的指导、扶持、规范和行业的自律,内陆港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讨会期间,业内专家学者分别从产、学、研、政多方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内陆港的持续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旨在给国内正在规划、建设的内陆港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和窗口,使内陆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大会后,随即召开了陆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长会议,进一步明晰陆港分会职责范畴,安排部署陆港分会近期工作。

中国陆港分会以“建港兴市、开发内陆”为宗旨,以“建设中国内陆港、构建沿桥陆港网、共建丝路经济带”为指导方针。为了更好地使分会发挥好作用,进一步扩大分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会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互通信息,促进各陆港企业的横向经济联系,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参照海港运输机制,研究国际陆港运输业务的管理规律,促进陆港管理与海港先进管理接轨,积极将陆港纳入国际港航体系,不断提升陆港分会的发展力;针对陆港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陆港建设的愿望与诉求,办好《中国陆港》杂志,为国际内陆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提升陆港分会的影响力。

建设中国内陆港 构建沿桥陆港网 共建丝路经济带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为进一步完善陆港建设发展提供了腾飞的契机。新时期,我们更应该紧抓机遇,接轨国际惯例,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强运输的便利化,降低运输成本,建设好多式联运的基地—陆上国际枢纽港。

一是要建立具有规范、便捷的国际运输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国际陆港。进一步完善国际运输服务机制,建立以运输代理制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保障系统。

二是要充分利用既有的交通设施,积极打造陆上国际运输系统。完善可同时满足国内与国际运输服务的交通设施,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承担的国际运输通道的功能,境内的交通设施要服务于国内也服务于国际运输,建设时,应考虑国际运输的因素。构建与邻国运输通道相连接的、大能力运输通道,确保我国境内运输通道畅通。

依托陆港国际运输方式,实现内陆地区对外开发开放,进一步充分陆港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提升与现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运输服务水平。

构建内陆港建设保障体系

建设内陆无水港是构建完善腹地网络,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服务辐射带动的重要举措。

无水港的建设要体现企业推动,市场管理的基本原则,尊重科学、因地制宜的进行建设实践。

在规划布局方面。在选点布局上充分考虑内陆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以国家振兴规划物流为指导,超前规划,稳步推进;二是要构建无水港建设的保障体系,建立了人才储备机制,形成无水港考核与激励机制,为无水港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还要开展无水港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无水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无水港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在功能建设方面,要积极引导航运,代理,运输企业参与无水港业务,推进与无水港铁路运输建设,加快港内集中运输通道建设,加强运输港输运能力,以功能拓展带动开发,将无水港发展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提供更加切合市场需求的物流服务。

在建设无水港的同时,要不断研究完善和创新无水港的功能和业务模式,进一步减少操作环节,节约客户成本,提升服务能力。

强化内陆港政策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港网络的建立,有赖于沿线各个国际陆港的发展。就国际陆港的建设发展本身来说,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内陆港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必要。

一是要积极研究行业政策,要有“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媒体的资源和国内外专家智库,扩大国际陆港的影响;二是要按照运输物流和区域一体化,并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定位及思路;三是要深入分析国际陆港的国内外市场辐射力与区域竞争力,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功能定位,为今后的发展方案提供决策和依据;四是明确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运输物流软硬件配套功能的建设,积极与各种运输方式合作对接,从优化多种运输方式环节入手,完善配送系统;五是积极探索和创新融资模式,研究论证资金筹措方案,按照陆港物流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研究,采用股份合作制与租赁制相结合的资本运作模式,制订行之有效的,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招商引资策略;六是采取网络化、信息化先行策略,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好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现代化供应链,全面对接国际贸易市场,走信息化提升产业化的道路。

全方位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现在,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从思路上讲,应该是长期往来、平等尊重、开放包容、多相合作,以经济交往为基础,协同推进。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结合起来,让市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当中发挥作用,让市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体,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让它们创业,生产,投资和贸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新的开放格局的体现,在空间上和内容上都是全方位的。然后就是平台的搭建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这个平台建设可以是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是机制性的安排,对话性的安排,或者是合作型平台的安全。

而陆港的建设就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平台和基地,全国陆港进行联盟,就形成了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交往网络。这个网络的完善就是进一步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有力保障。

创新内陆开发开放新路径

六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由西安东部的新筑小镇发展成现在国内外竞相关注的投资创业热土,取得了让业内外人士值得称颂的成绩。建设好中国内陆港是内陆开发开放的破题之作和新路径。

中国内陆港的建设为西部提供了具有口岸服务功能的陆地港口,为内陆地区的开发开放“趟出了一条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共享平台。 也为“陕西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了便利平台,推动全省外贸的发展,也为陕西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提供了“通道和平台”支撑。中国内陆港通过与沿海、沿边各类口岸的深度合作,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平台,打造西北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硬环境,使陕西、西安进入了有港口服务功能的时代,从而实现“黄土文明拥抱海洋文明”的梦想,中国内陆港已成为陕西开放型经济的新名片,同时也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投资硬环境。

推进内陆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发是国家既定方略,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为广大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支持中国内陆港的建设就是支持国家战略,也是支持国家向西开放政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搭建内陆港国际合作平台

进入21世纪,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区域经济的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尤其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决策提出,我国国际陆港的建设和发展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2003年开始,联合国就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陆港建设合作的相关研究,一直到2006年,又组织三十多个国家的技术专家组以及政府的交通部门负责人,对国际陆港建设和布局进行政策性的文件研究,并在2013年正式签署了政府间的陆港协定。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些研究和调研, 现就我的一些认识和建议分享给大家。

一是把国际陆港建设纳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体系当中;二是将国际陆港发展方向定义为自由贸易区战略重点;三是将国际物流的金融作为国际陆港运营的一项重要增值内容;四是物流信息作为重要增值内容;五是大力推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六是建议政府部门支持国际陆港企业参与发起建立国际区域性的行业组织;七是建议陆港企业要尽快开展国际化的改革,高度重视战略咨询,国际陆港建设应该按照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政府间陆港协定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

西安国际港务区:

中国内陆港模式的缔造者

中国内陆港模式核心要素:

其实质为“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

其核心理念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变惯常的“由外到内、单点联系”为“由内到外、联通多港”,是内陆地区主动探索开放之路的有效尝试;

其基础为将港口功能内移,通过多式联运与信息技术手段功能叠加,形成公、铁、海、空运输的无缝对接;

其保障为港港联动,通过主动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的合作,构筑联通全国、沟通世界的大物流格局,加快通关速度,深度参与世界经济,进而促进内陆商贸发展和开放程度;

其目标为产城融合、以港兴城、港城共荣。通过港口促进园区和城市的发展,再反过来推动港口繁荣。

研讨会上,作为“中国内陆港”先驱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其先进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行业人士的热议和追捧。

经过西安国际陆港六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成为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建设国际陆路中转枢纽港的道路上冉冉升起。

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努力开创东西贸易往来的通途大道,具备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的条件。

西安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战略以及与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中,联通东西、贯穿欧亚的交通物流条件最为便利,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基础。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集成创新,创造了独特的“内陆港模式”,开创了一条内陆开放的新道路。

近六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探索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西安国际港务区与东部的上海港、天津港、连云港港、青岛港,西部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建立了良好关系,同时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有效连接,有条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最佳物流解决方案。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起点,西安一直致力于内陆港的建设与发展。开往中亚、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均已在西安落地开花。其中,“长安号”已经在2013年11月开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在今年3月获批,而西安国际内陆港更是以“中国内陆港”先驱的姿态,在西安建设发展了六年,成为内陆开发开放的先行者,开创了一条内陆联通世界的通途大道。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