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深化面向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一些业内人士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指出,要建设好海上丝绸之路,泛北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建设至关重要。而这之中,开放性、可持续、标准化又是重中之重。

泛北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应为开放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长李新元表示,为了实现双赢,要以中国东盟港口网络为平台,推动中国——东盟47个港口城市建设;以建设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中心为载体,加快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集装箱建设,推进30万吨的航道建设,加快完善综合技术运输体系和大通关能力建设;以中马两国双园为范本,加快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临港产业带。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商贸大通道,其发展与港口、航运密不可分。2013年,中国提出愿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也是推动港口物流领域的“泛北合作”。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运营,双边贸易的迅速增长对泛北港口合作和物流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介绍,近年来中国与泛北相关国家开辟了多条海上运输线路,2012年,海运承担了我国与东盟间65%的进出口贸易额,成为我国与泛北国家最主要的贸易运输方式。香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贤认为,泛北国家的经济增长、自贸区的深入实施将使得区域商贸态势持续向好,泛北区域物流也正从线状向网状发展,这对建立更加高效的物流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

“泛北港口物流合作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运输通道的建设,而将推动一整条跨区域经济带的形成”。15日在南宁举行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说。

既然要进行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建设,那么就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是一些业内专家的共识。李新元向大家抛出了“橄榄枝”,诚邀大家加盟中国-东盟城市港口合作网络,共同发掘古丝绸之路的深厚底蕴。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周小溪也强调“开放共赢”。他认为,首先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整合港区的资源,真正实现港口一体化运营的模式。周小溪说,充分利用北部湾港及已经建立的航线,同时利用在马来西亚关丹港的投资合作,开展中国——东盟货物的中转业务;积极培育市场采购贸易的新兴贸易方式;以CFS商品交易市场结合为主导建设“无水港”的建设。

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应可持续

香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贤指出,泛北部湾区域要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作为契机,以此来广泛推动港口物流网络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会给泛北部湾地区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王志贤说。

在王志贤看来,泛北地区需要打造一个中心港口,建立区域性的网络物流中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港口物流是丝绸之路建设中基础建设互联互通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泛北区域内的物流形态已经从线状向网状转变,对中心港口建设会更加迫切,中国有持续增长的内需带动作用。所以,在这个区域要打造泛北中心港口,建立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广西北部湾港口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一些正在探索的新模式也正取得明显成效。如,广西钦州与马来西亚关丹的“两国双园”开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新模式,全面推动双方产业、港口建设、通航等方面合作。2013年,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超过1.8亿吨,集装箱超过100万标箱,已有多条和东盟国家港口间的直达航线,港口经济也日趋繁荣。马来西亚关丹港务局负责人也表示,去年北部湾成为关丹港合作伙伴,得到广西北部湾港的投资之后,关丹港的扩建工作得到加快,一个新的钢铁厂也正在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入,泛北区域港口合作与物流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从硬件上看,虽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海运往来早已颇为频繁,但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各地、包括中国自身的港口,其硬件设施、集疏运体系等皆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从制度衔接等软件上看,信息、通关、质检等制度标准尚未实现有效统一,影响了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转。更为重要的则是与港口物流相对应的产业的发展,即解决“路有了,货从哪里来”的问题。

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泛北部湾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建设遇到一个很好的机遇。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制约因素,但区域各方都注重发展的长远性。

瑞典ebuilder全球副总裁乌尔夫·伯森表示,在泛北部湾进行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绿色环保的概念,他特别强调,这个环保的概念指的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谈及泛北部湾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建设,一些专家纷纷提及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标准化”建设方能实现“双赢”

乌尔夫·伯森认为,信息化是建立互相之间的信任,可以优化流程,实现标准化体系,可以畅通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他建议建立一个东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以东北亚的信息网络体系为例,他希望打造的其实是一条“信息丝绸之路”。

参与泛北论坛的一些人士认为,面对海上“新丝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当前面临的问题,泛北各方应从战略高度出发,树立更加开放的思维,围绕港口物流,全面推动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产业分工与合作、标准化制度和统一平台建设在内的多方面合作,以此推动海上“新丝路”这一重大战略的加速实现。

之所以要让港口合作与区域物流网络建设走“标准化”之路,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在每一个领域和行业,精细化和标准化能够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提高效益。

马来西亚关丹港交通与商业部经理易卜拉欣举例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其中显示的就是标准化的重要性。

关丹港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地区内,整个港口的运营经验已经有几十年,整个港口的总的占地面积大概是4平方公里,有数十个泊位。在关丹港,马来西亚为整个相关行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础服务,去年北部湾港成为关丹港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且在关丹港的整个港口运营股权中占40%。目前关丹港已经开始了扩建工作,这个计划预计是2016年完成整个扩建。易卜拉欣说,整个扩建之后,能够容纳集装箱船以及标准箱的吞吐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乌尔夫·伯森建议:从战略的角度,要建立一种物流合作的网络体系,要满足国际以及国内当地市场的需求。他提出的这种网络体系,其实也包含了“标准化”的概念,就是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环节都应该紧密协作和配合,满足国际国内需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网络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标准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