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青岛港方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已经关注到媒体报道提及的融资骗贷的专项检查,并表示“骗贷的事可能是有,这属于贸易商的事情,如果调查也是集团层面或者司法部门参与,正在调查中”。

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报道称,青岛港上周开始专项检查,调查通过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的行为。同时,路透社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表示,青岛港现已中止铝和铜的出港。该调查将打击本已低迷的矿石市场。

过去几年,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成为国内影子银行的重要一环。其中,有贸易商利用同一批矿石,在多家银行获取贷款。

贸易融资广泛存在于黄金、铜和铁矿石等领域,尽管品种不同,但融资贸易大致类似。以铁矿石贸易融资为例,一般是钢厂或贸易商通过海外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通常为3至6个月),在支付15%至30%的保证金后,由银行向矿山企业支付货款,矿石则发货至钢厂或贸易商手中,货款则在3至6个月以后偿还即可。在此期间,如果将到手的矿石变现,也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定期限的短期融资。

尽管在一些贸易商眼中,认为融资矿很正常,且存在于市场已经多年。但在市场下行阶段,这一行为暗藏风险。

“如果货物积压,资金被大量占用,短期贷款到期之后贸易商无法支付给银行其余货款,就有可能出现破产。如果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而短期内由于资金紧张,贸易商急需回款,损失也难以避免。”国信期货分析师施雨辰如是向本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去年已经对铜融资进行整顿后,银监会近期曾专门发文摸底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并要求15个地区银监局上报《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监测统计表》和分析报告。

青岛港是我国第三大外贸口岸,主要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其中,201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进口原油吞吐量居中国港口第一位。

外界分析,由于青岛港规模巨大,一旦调查水落石出,一些外资银行可能会停止为中国企业进口大宗商品提供融资,低迷已久的金属市场可能将面临颓势。

但青岛港方面同时向本报记者重申,目前青岛港的各项运转正常,媒体说的港口停止发货是不正确的。

对于青岛港的铜铝出港是否也在正常运转,青岛港方面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掌握的消息是,包括铜铝在内的大宗货物的运转都一切正常。但对于具体是哪一家贸易商涉事,并无回应。

同日,在给本报记者的一份书面回复里,青岛港还介绍,5月31日—6月2日,三天里青岛港进出港船舶184艘,其中大型矿石船4艘。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准箱。全港货物疏运147万吨,其中铁路、公路、转水三路并举完成矿石疏运73.6万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