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的青岛港希望用增长业绩来提振投资者的兴趣。

青岛港于3月24日在青岛举行了年度业绩说明会,介绍了青岛港去年的业绩和新一年的发展计划。根据介绍,通过物流网络完善和物流增值等业务整合等措施,2014年青岛港集团旗下主要运营商青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实现归属公司持有人净利润15.9亿元,增长18.5%。青岛港计划今年将派发股息每千股61.91元人民币。

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资料显示,青岛港去年完成的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和7%,均超过主要沿海港口的平均增速。部分投运的董家口港去年吞吐量也已达到5600万吨。

为全新建设的董家口港募集资金,青港国际于去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青岛港集团旗下的装卸主业、物流以及金融等核心业务均列入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实地探访了解到,董家口港可靠泊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VLOC)的码头已经建成,去年已经注入上市公司,配备的效率最快的铁矿石接卸设备也已到位,只待交通部的相关文件放开。

青港国际总裁焦广军介绍,2015年青岛港除了继续在装卸主业上下功夫之外,还将继续拓展物流和金融板块的业务,提高业务多元化的水平。其中就海铁联运的业务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青岛港将在去年18条班列的基础上加速向省外发展,今年计划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兰州、银川甚至新疆等地增开班列。

吞吐量增长超过全国平均

焦广军介绍,青岛港去年实现营收69.9亿元,比前一年增长7%,其归属公司持有人的净利润为15.9亿元,增长了18.5%。

货物吞吐量增长8%,超过主要沿海港口平均5.6%的增速,其集装箱吞吐量1648万标箱,同比增长7%,实现5.2亿元的利润,同比增长24.7%。

焦广军介绍,集装箱业务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其海陆双向物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带动费率较高的外贸重箱装卸量增长以及与其他港口交叉腹地装卸量的稳步提升,此外是借力大型集装箱船舶常态化挂靠的优势,加强了与船公司的议价——青岛港将其称为“船公司总部”战略。

去年青岛港新增国际航线11条、新增3个支线港,马士基、地中海、中海等一批1.8万TEU及以上的大船形成常态化靠泊,中转箱量提高了18%,其在北方港口中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首位。

此外青岛港去年还收购了董家口港的两个矿煤干散货泊位,建成并运营45万吨级油轮码头和原油运输管线。焦广军表示,在传统主业的新布局都是顺应船舶大型化以及中国大宗资源需求的刚性增长的趋势。事实上,青岛港上市融资的90%都是用于全新建设的董家口港。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董家口港的1个40万吨和1个20万吨的矿煤干散货码头已经建成,去年已经注入上市公司,青岛港已经形成了超大型矿石船舶接卸以及配套水运中转网络新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尽管其矿石码头目前名义上仍然为30万吨,但实际是按照40万吨级的结构标准进行了预留,有能力承接40万吨级的VLOC。

此前交通部已于今年2月发布了《关于发布40万吨散货船设计船型尺度及相关设计规定的公告》,被广泛认为是为接下来放宽《沿海码头靠泊能力管理规定》中对码头靠泊最大30万吨位船舶限制做好铺垫。而业内人士近日更向记者透露,相关技术标准预计近两个月内便会有进展。

海铁联运业务继续纵深

除了集装箱业务,物流及增值业务和金融业务都对青岛港的利润增长产生了明显贡献。在去年7月成立了财务公司后,青岛港通过存贷款、同业存放和保险代理等业务优化了资金运营效益,金融业务的毛利较同期增加了0.8亿元。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起物流及增值服务业务贡献实现了5.6亿元利润,较同期增加1.3亿元,增长30%。这部分盈利主要来自场站、运输、仓储、冷链、代理、内陆港、理货、拖轮等业务的整合,青岛港去年将这些物流产业链上的环节进行了整合。

此外也有物流网络进一步健全的贡献。在传统装卸业务随着经济形势下行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港口的业务越来越向内陆纵深。去年青岛港在山东省内开通了10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和6条省外集装箱班列,包括郑州、洛阳、西安、乌鲁木齐等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城市,共实现22万标箱。

焦广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去年海铁联运的业务主要是在山东省内,今年这一业务的开拓重点将转移到省外,预计将会增开到银川、兰州以及新疆口岸的班列。

考虑到未来的业务,青岛港继续扩容董家口港区矿煤散货堆场和保税堆场。截至2014年底,青岛港形成了一次性堆存5500万吨的仓储能力、680万吨的保税堆存能力,均居国内港口首位。

截至3月25日收盘,青岛港股价为3.77港元/股,是时隔4个月又一次回到发行价以上。青岛港已经表示今年将派发股息每千股61.91元人民币,占可供全体股东分配利润的40%。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