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产城融合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东莞市接下来推进产城融合建设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保障措施等事项。这是继东莞市提出“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之后,再次细化东莞市各个区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

《意见》指出,东莞市将构建市、组团、镇三级产城融合区。其中,在市级战略性产城融合区方面,东莞市共划分出了八大具有区域意义的产城融合区, 虎门港作为东莞市临海产业带代表跻身市级产城融合区。

作为东莞市唯一海上通道,虎门港自运作以来,已经成为东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推手。

作为市级主导的产城融合区,未来,虎门港临海产城融合区将有望得到市级资源支持,结合当前“镇港一体”、“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在东莞市沿海片区,依托虎门港这一有利优势,有望形成综合性的港口新城。

1.利好:有望获得市级资源集中投入

《意见》的出台旨在以产城融合推动东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统筹发展、集约发展、融合发展水平,成为东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抓手、承载东莞制造2025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产城融合的重要示范。

东莞市为落实产城融合理念,划分出市级战略性产城融合区,包括市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区、松山湖(生态园)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区、水乡新城幸福导向型产业融合区、长安新区高端服务业融合区、虎门港临港产业融合区、银瓶高端装备制造业融合区、松朗科技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区、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产业融合区八大区域。

《意见》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时间,有序推进产城融合区建设工作,按照“一年良好开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优势。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意见》,在本轮产城融合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东莞市将坚持“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思路,并改变以往相对平均用力、缺乏重点的资源配置模式,将重大产业平台、组团中心地区、战略节点地区、轨道枢纽地区作为产城融合区,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集聚优质发展要素,提升区域竞争力。

同时,在产城融合区内,各级政府和部门将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优势资源集中投放,鼓励先行先试和政策创新,在短时期内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明显政策优势,促进优先发展。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潜力巨大,拥有虎门港后,东莞市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说,就当前的情形,虎门港已经具备较有优势的航线资源,随着航线资源的汇集,未来有望形成“大港区”,港区内产业发展一旦获得市级的支持,将大大加速虎门港临海产业带的形成。

他认为,作为具有明显带有临港产业特色的虎门港,未来,将有望获得市一级资源的集中投入,在物流、贸易、临港制造业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随着相关产业的形成,服务配套也将逐渐跟上,产城融合将呈现良性互动,沙田镇虎门港建设滨海新城目标有望提速。

此前,为发挥虎门港港区辐射作用,东莞市率先实现了虎门港、沙田镇统筹发展。从实践结果来看,“镇港一体”实现了沙田镇、虎门港的共同的发展,沙田镇借助虎门港港口资源,实现了产业的多样化,而虎门港则获得广阔的发展腹地,“大港区”建设有了充足的空间。

“积极的改革步骤能够释放发展红利,此次跻身市级战略性产城融合区,将是虎门港自镇港统筹、‘一带一路’战略后,获得的又一利好政策红利,该政策红利一旦发挥作用,镇港面貌有望大变。”一位长期跟踪虎门港发展的刘先生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