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打造内河国际港 5年将建 77个千吨级码头

向东发展拓宽提升沙颍河下游航道,经安徽入淮河,经洪泽湖、京杭大运河,最终汇入长江,这样一来,就连接了长三角经济圈和海上丝绸之路。

往西发展实施沙颍河上游航运开发,促进贾鲁河通航,这样就衔接了郑州航空港和郑欧班列,连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且填补了中原内河航运交通的空白。

与水结缘的周口,注定在“水”上大做文章。数百年前的清朝,这里航运业一度繁盛,有“小武汉”之称。数百年后的今天,生活在沙颍河两岸的周口人重燃“航运梦想”。

“未来3至5年,我们将使用45亿元资金,启动7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的建设,打造内河国际港。”昨日,周口市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赵万俊对大河报记者说。

“周口因港而生,沙颍河是周口衔接‘一带一路’的黄金通道,国务院提出要加快沙颍河等重点航运工程的开发,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将周口港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与郑州航空港有效连接,发展航运可以说正当其时。”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说。

贾鲁河、沙河、颍河在周口市区交汇,因此,如今的周口市区又称为川汇区。

实际上,周口市最早的名字叫“周家渡口”或“周家口”,意思就是一户周姓人家在河边设置的一个渡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集镇,如此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周口市。

根据历史记载,明代万历年间,贾鲁河河道疏浚完成,周口就是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到清朝乾隆年间,周口的航运发展达到顶峰,拥有船户700多家,码头日吞吐量达80万两纹银。先后有14省行商巨贾、能工巧匠来周口投资兴业,年营业额达到500万至600万两纹银。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周口的航运业一度搁浅。直到2009年,沙颍河周口段才成功复航。从那时起,我省沙颍河周口以下89公里的航道实现常年通航。目前,这条航线是我省最长的内陆航运线。

探访|冒雨施工,周口欲打造“国际港”

细雨之中,刺刺冒出的电焊火花格外耀眼,昨日,大河报记者走进建设中的周口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工人们正在冒雨作业。38岁的电焊工胡占龙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在焊接水表箱。

曾在沿海超大港口工作过的胡占龙,为能在家门口施展手艺而倍感自豪,“下这点雨不耽误干活,兄弟们走起来”。

胡占龙正在工作的码头泊位已成型,未来,只这1个泊位就能停下5艘千吨级货船。

“我们依托6.4公里的沙颍河岸,准备建设7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周口市港区管委会党委委员、政工部部长张东立介绍说。

根据规划,周口将建3个码头作业区。其中,东作业区年通货能力360万吨,以化工品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临港制造产业。西作业区年通货能力540万吨,以运输粮食及制品、集装箱、木材为主,为腹地粮食加工、出口加工和适箱产品的内外贸提供港口运输服务。

而规模最大的中部作业区建成后,将以运输粮食制品、化工原料及制品、水泥、钢材、矿建材类为主,而且有助于完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个作业区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为300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每节火车皮的运输能力只有60吨,我们一艘千吨级的船就能抵大约18节火车皮,可以预想一下那种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周口港区负责人介绍说,根据预测,3个作业区的年收益将有4500万元至1.05亿元,“甚至更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