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解读:“双轮驱动,软硬兼施”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时机恰好!

2020年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进入倒计时,航运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决战时期。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认为,实施《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提供法制保障,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时机恰好!

航运服务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张页强调:“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条例对航运服务体系的发展要求是浓墨重彩、高度关注,涉及内容全面、细致。”

条例共六章四十六条,其中航运服务业相关条款单独设置成一章(共16条),占全部条款比例达到35%左右。具体包括了:国际海运发展、内河运输与船舶标准化、邮轮产业发展、现代港口服务、引航服务、船舶登记和检验服务、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物流转运、通用航空发展、空港服务、航运交易创新、航运指数开发、航运中介服务、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保险服务、航运企业和机构集聚等。

 除此之外,张页谈到,营商环境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指标,《条例》也尤为重视。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营商环境排名为第84名,而新加坡蝉联第1名,中国香港第5名,英国(伦敦)第6名,差距不言而喻。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营商环境改善,《条例》专门设计了“航运营商环境建设”章节。其中,明确了清单管理制度、优化口岸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航运人才集聚、航运法律服务、公共信用管理、安全监管和航运文化建设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改善航运营商环境,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能力。

双向驱动,软硬兼施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航运服务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促进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也需加强,枢纽港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提升航运中心的影响力。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教授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依靠建设国际枢纽港和和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这种“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科学、资源利用高效、物流畅通快捷的国际航运枢纽”的同时,大力推进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他表示,“这一点从《条例》中可以清晰感受到。”

《条例》重视促进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形成

在谈到《条例》之所以重视促进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形成时,真虹教授认为,从全球航运中心发展的路径来看,航运中心形成的初期必定是依靠强大的海运物流的需求来吸引相关航运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对于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而言,枢纽港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提升航运中心的影响力。而且,客观地分析,虽然上海枢纽港建设已经领先全球,但是依然有从大港向强港转变的时代要求。上海港确实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位于第1,但是,从《条例》中我们能感受到,要打造国际枢纽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条例》提到的建设任务确实点到了枢纽港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条例》中所提到的优化现有港区布局和码头泊位结构,目前上海港的支线船舶停靠的泊位严重不足就是一个问题。

以枢纽港建设带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提升

 真虹教授指出,《条例》提出枢纽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突出了体现航运中心软实力的“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而其中大量的航运服务业态的发展与枢纽港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条例》中提及对于港口经营人而言在提供港口装卸等传统业务的同时,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贸易、金融、咨询等现代港口服务功能等。这些与枢纽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在《条例》中多处可见。

对航运中心初期建设阶段而言,这些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离开了枢纽港建设就无法存在,正是由于海运物流的需求,才衍生出这些航运服务业态,而现代航运服务业态的集聚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海运物流效率的提升,并进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提升航运服务的软实力。当这些航运服务软实力建立起来,并逐步具有服务于全球航运业的能力,那时就会对港口物流的依赖性降低,而逐步会呈现出伦敦目前的这种发展形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