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银行、保险、房地产、跨境电商、海外并购……哪个产业火,似乎就会出现某些港口企业的身影。

上海港、青岛港、招商局港口、中远海运港口等都是如此跨界大咖。

但是,一般而言,多元化经营具有不可行性,主要因为多元化企业经营太过复杂,当企业决定展开多元化投资时,股价的平均跌幅为20%。

中远海运港口和招商局港口的前身都曾进行过多元化经营,后来因为绩效下跌,转而实施专业化的整合战略。看过这些港口企业的“前世今生”,会发现除非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多元化战略框架,否则,实施专业化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经营或许才是风险较小的办法。但是,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孰成孰劣,目前还不能下断论。

深度:港口跨界的 “前世今生”

物流、金融、地产、并购或入股海外码头、跨境电商……多家港口企业不断探索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盈利点,跨界经营风生水起。

“今生”:探索新盈利点

港口企业在货源掌控和供应链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优势,便于其探索上下游产业链;作为资金丰裕的中国港口企业,在并购、入股海外码头方面,可谓“子弹充足”。

目前,中国众多港口企业正在运用自身的优势,探索新的盈利点,具体来看,被探索的主要领域分别为:物流、金融、地产、并购或入股海外码头、跨境电商等,且似乎都做得风生水起。青岛港国际甚至表示:随着港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推动港口行业向纵深发展,拥有优良码头能力、完善物流体系、完整港口产业链及多元化盈利模式的港口企业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物流:占比突出

在物流领域表现突出的港口企业,主要有上港集团和青岛港国际。

就上港集团而言,去年上半年数字显示,港口物流以81.9亿元、48%的收入占比成为上港集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追溯历史,2015年,上港集团港口物流板块营业收入为156.37亿元,而其全部业务营业收入为286.65亿元,物流占比为54.55%;2014年,物流板块营业收入为140.47亿元,而其全部业务营业收入为179.26亿元,物流占比为78.36%;2013年,物流板块营业收入为129.17亿元,而其全部业务营业收入为183.86亿元,物流占比为70.25%。可见物流板块近年来的营业收入虽然一直在下降,却仍然是上港集团主要的收入来源(见表1)。

深度:港口跨界的 “前世今生”

就青岛港国际而言,其物流业务不仅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主要的利润增长来源。其日前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33.85亿元,同比增长40.1%(主要受益于业务量持续增长);实现分部业绩11.50亿元,同比增长51.7%(主要为场站、代理等业务利润增长)。可见青岛港国际在物流领域非常用心。

深度:港口跨界的 “前世今生”

在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板块,青岛港国际发挥其在港口物流中的枢纽和核心作用,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拓展“港口+场站+代理+车队+海运”等全程物流新业态,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重点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场站仓储业务强强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地跨前湾港区南北两岸、延伸至董家口港区的场站群,去年,操作总箱量同比增长112%,稳居青岛口岸第一大场站集团。

二是代理业务强化全程营销及品牌化运营。去年,班轮代理业务新增11家船公司、20条班轮航线,全年控股公司船代业务量同比增长57%、货代业务量同比增长405%。

三是运输业务打造港口物流电商服务体系。物流电商服务平台功能上线运行,去年,注册企业超过100家,注册车辆超过2万辆,有力带动青岛口岸物流资源整合。

四是拖驳、理货业务在保持传统业务增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资合作,不断拓展航运、检验监装等新业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