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 拓展东盟国际合作

北部湾港: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近日,从重庆经铁路运送的21车集装箱货物,到达北部湾钦州港完成通关后,经由钦州港到达新加坡及其他国家或地区。这是“渝桂新”国际联运通道首次全程贯通试运行。目前,广西正以北部湾港为基点,加快推进与东盟47个港口的海上互联互通,全力构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与此对应,北部湾港外贸航线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大通道初步形成。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位于北部湾畔的合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开通了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海上通商航线。而今,广西借助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大力拓展与东盟的国际合作。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把企业自身优势与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共赢发展,受到东道国的欢迎,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新步伐。

全球眼光 战略思维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北海铁山港区视察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响应,是人心所向。他还首次提出“向海经济”理念,号召大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在听取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询问了广西在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的投资情况。

广西北部湾港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大陆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也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目前开通的41条集装箱班轮航线中,外贸航线26条主要都开往东盟国家,和东盟沿线丝路国家的交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一带一路”也给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丹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东朝南中国海,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更是一片坐拥区位优势又未被开发的热土。“两国双园”是世界上首对国家级姊妹园区,作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之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它不仅承载着“一带一路”的历史使命,也是两国跨境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基地项目。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2015年投资关丹港40%股份,拥有60年特许经营权,同时参与关丹产业园的建设,投资产业园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的联合钢铁项目。

北部湾港务集团发挥港口运营方面的优势,在港口工艺流程和环保方面提升了关丹港管理水平,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及效率。2015年集团投资关丹当年,关丹港吞吐量及营业收入就实现了大幅增长。集团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了关丹港与中国港口的互通互动,开通了钦州港至关丹港的直航航线;关丹港新港区首个15万吨级深水泊位也将于2017年底建成投产。

文莱摩拉港的北面是南中国海,该港是文莱唯一的深水港口和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2017年,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投资摩拉港51%股权,合作期限为60年,全面负责摩拉港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开发。

据统计,北部湾港务集团在马来西亚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在文莱超过20亿元,成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性企业。

创新模式 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项目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决定了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融进去”,同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探索合理的商业和管理模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以全新的社会责任观对接和提升所在国技术标准,全方位塑造中国企业的新形象。

怡宝工程集团(IJM)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工程建设承包企业。北部湾港务集团与IJM一道加快关丹港升级改造,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在文莱,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DA)是隶属于文莱财政部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2017年2月,北部湾港务集团与DA组建合资公司,接管摩拉港运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国企业与当地合作伙伴精诚合作,既为海外投资扫清了“水土不服”的障碍,还能争取到更多当地的政府和社会资源,为企业和项目服务。

“在大项目中探索混合所有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动性。”北部湾港务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在关丹产业园,北部湾港务集团与中国钢铁优势企业、广西民营企业排名首位的盛隆冶金合作,投资联合钢铁项目。该项目将国有企业规范的管理、雄厚的资金优势与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相结合,优势互补覆盖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形成最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创造出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模式。

同时,北部湾港务集团在海外探索的“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也成为落地生根的关键。该模式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短板问题,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这种全方位、全产业链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和社会声誉。

深耕细作 合作共赢

一个港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的航线多少,是否高效运转并与世界互联互通。世界很多港口都试图说服客户它的区位如何优越,而能否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则取决于它经营的理念、方法和手段。

依托港口,按“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马中关丹产业园定位于发展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电子信息等产业。马来西亚政府也为园区提供了土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港口、产业和园区的多赢和互动良性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意向投资已经超过30亿美元。可以说,由北部湾港务集团主导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已经激活了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关丹、吉隆坡等地的投资热潮。

为了带动园区尽快起步,北部湾港务集团与盛隆冶金共同投资14亿美元在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年产350万吨的现代化全流程综合性钢厂,将我国优势的产业带到马来西亚,以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中马合作转型升级。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2017年12月实现部分产能投产。

在文莱,北部湾港务集团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组成合资公司,于今年2月21日接管运营摩拉港集装箱码头,合资公司计划今年完成摩拉港的私有化改制及新港区摩拉岛的扩建规划工作。北部湾港务集团派出13人组成的团队与合作伙伴一起正致力于现有港口的效率提升、航线培育、规划建设等工作,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港口的升级改造,将实现摩拉港由传统的装卸港向现代综合物流港的升级。

今后,北部湾港务集团将发挥自己港口规划、建设、运营和临港工业方面的发展经验,结合自由港(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及平台,建设摩拉港临港工业园及建设大摩拉岛自贸区,提升摩拉港的国际中转集装箱吞吐量,带动临港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将摩拉港打造成为东南亚区域性集装箱集散中转中心。

投资国际市场需注重风险防控

□ 陆民敏

近年,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加快,对外投资规模与利用外资规模大体相当,我国正从商品输出大国逐渐向资本输出大国迈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的港口企业及其他行业企业纷纷跨出国门,投资“一带一路”上的新兴国家项目,实现中国与所在国互利双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多方面风险正在聚集。首先是安全风险,包括对方国家和地区政治局面稳定性和法律层次的风险等。其次是商业风险,有些投资项目很优质,但是后续资金无法跟进,最终导致项目夭折。再次,还有市场风险,企业项目虽然落地,但生产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无法最终盈利。此外,还有社会和文化风险,由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和分歧,往往会影响企业项目的受欢迎程度。所有这些风险,都需要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做足功课。

为此,企业需要从4个方面做好准备。其一,企业要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其二,企业要在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人才资源;其三,企业要注重培育自主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其四,企业要善于利用冲突管理工具,化解各类矛盾与问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