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会议日前在澳大利亚霍巴特落下帷幕。参与本次会议有委员会的25个成员国(包括欧盟)和观察员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会议讨论了渔业的管控,把气候风险融入决策机制的系统方案,以及海洋保护区等议题。

在去年设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罗斯海区域海洋保护区之后,世界对于在南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的期望持续高涨。东南极海洋保护区提案的提出甚至比罗斯海保护区还要早,从2010年就开始在CCAMLR进行讨论,并且几经修改。该保护区的提案最初是一个包括了七个保护区的网络,面积达到170万平方公里,经过多年谈判,目前的提案保留了原提案的三个保护区,分别是MacRobertson,Drygalski和D’Urville-Mertz,其他区域保留在以后讨论。

在东南极有包括南极海狗、灰背信天翁、阿德利企鹅及帝企鹅、南方象海豹和威德尔海豹等掠食性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人类的捕鱼活动较少,对于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的中山科学考察站就座落在东南极的普利兹湾附近。雪龙号每年也会在这里开展海洋的相关研究。

东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提案是一个多重利用的方案,其中把大陆架低地水深550米以下的区域设为禁捕区以保护关键的大陆架生态系统,同时也作为渔业作业的参照区域,而在550米等深线以外则可以开展管制下的研究性的捕鱼活动。

除了东南极海洋保护区提案,本次会议上还审议了智利与阿根廷提出的西南极半岛保护区的初步提案,讨论了欧盟提出的威德尔海保护区提案。可以看到CCAMLR对于建立环绕南极的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决心。事实上,CCAMLR本来计划的时间线是在2012年以罗斯海和东南极保护区的通过初步建立这一网络,作为对于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提出的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回应。2012年已经过去了五年,东南极的提案已经讨论了7年。

在多年的谈判中,中国与俄罗斯一直对于该提案持保留态度。在本次会议上,修改后的保护区提案得到了这两个国家以外所有国家的支持。由于委员会的决策机制是协商一致,保护区的提案依然搁置未决。

“东南极保护区方案经过多年工作,几乎已经达成了全面的共识,”南极与南大洋联盟(ASOC)主任克莱尔.克里斯蒂安这样说道,“今年CCAMLR背离了自己在养护工作上锐意进取的传统。我们希望这不要成为新的常态。”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企鹅保护项目主任安卓娅.卡瓦娜补充道,“如果CCAMLR对于自己建立环绕南极的海洋保护区的承诺是认真的,这项工作就必须持续推进,包括威德尔海和南极半岛海域保护区的设立工作,否则这里的原始生态将处于威胁之中。”

中国本土环保公益组织创绿研究院的陈冀俍表示:“全球公域的治理中公共利益被淹没在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之下,这是非常可惜的。南极海洋保护区的理念与我国正在试点的国家公园本质上是一致的。海洋保护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可以成为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对于未来,我们依然保持乐观。”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