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违约又添新案例。

10月30日,丹东港集团发行的10亿元中期票据因未能按期兑付本金,出现了实质性违约。

至于为何突然出现违约,市场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家公司营收尚可,主要原因是最近一周到期偿债压力过大,后续的情况要看各方支持力度。不过,作为一家个人实际控制的外商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和意愿可能有限。”

10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丹东港集团,有关人士表示,“领导今天去市里开协调会了”。至于为何出现违约,以及目前公司的经营和资金状况等问题,截至记者发稿,丹东港集团尚未回复。

中债资信的交运行业研究团队分析认为,丹东港集团实际盈利及现金流足以维持公司运转,但战略选择失误导致该公司近年来投资较为激进、债务攀升较快。与此同时,该公司公开市场形象受损导致直接融资渠道完全受限,较差的资产质量也导致间接融资渠道难以新增借款,公司资金链持续高度紧张,在多笔债券集中到期的情况下,最终发生违约。

一周遇30亿偿债高峰

除了本期已经出现违约的10亿元“14 丹东港 MTN001”,丹东港在过去一周以内还有另外两只私募债券到期。这两只债券分别是15亿元的“14 丹东港PPN004”,到期日为2017年10月24日;还有一只是5.6亿元“16 丹东港”,到期日为10月27日。这就意味着短短一周之内,该公司需偿债30.6亿元。

一名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丹东港的风险问题早有迹象,但此前的债券都是按期兑付的,加上24日和27日两只私募债如期兑付,不少投资者对“14 丹东港 MTN001”的最终兑付还是抱有希望的。

目前看来,仅凭自有资金,丹东港偿债面临较大压力。中债资信的研究也认为,该公司经营净现金完全可覆盖利息支出,其债务偿还原先主要依赖于新增公开债务周转。2017年为该公司偿债高峰期,共须偿还债务本金145.11亿元。

丹东港集团10月30日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该公司负债总额为464.56亿元,流动负债100.1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47.97亿元,应付票据21亿元,长期借款150.86亿元,应付债券60.1亿元,长期应付款135.99亿元。

不过,该公司的资产变现存在一定难度。截至2017年9月末,丹东港集团总资产为601.79亿元,其中流动资产37.34亿元,货币资金仅14.71亿元,且多数为受限资金。该公司2016年报也显示,2016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为16.73亿元,其中14.78亿元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中债资信认为,从该公司资产情况分析,总体资产质量较差、变现难度较大。截至2016年末,该公司可用于抵质押的资产主要为固定资产158.16亿元、在建工程229.10亿元、投资性房地产71.50亿元,该公司公司抵质押借款达178.88亿元,推测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应基本用于抵押,剩余可供抵质押资产已很少。

外部支持方面,该公司也相对较弱。因为和其他港口运营企业相比,丹东港集团并非国企,而是一家通过外商投资控股的民营企业。

此前的债券发行资料显示,该公司2005年2月由丹东港务局、纽约港务发展公司、美国罗森全球投资公司和日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持股比例分别为20%、30%、14%和36%。经股权变更和多次增资,截至2017年3月底,辽东国企投资有限公司(香港)、日林实业有限公司(香港)、美国纽约房屋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和环球口经营有限公司(香港)分别持有公司股权的20%、36%、30%和14%。通过境内外复杂的股权结构安排,自然人王文良对丹东港集团享有绝对的控制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