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互联网+港口”为目标的港口业务模式创新平台在中国也已突破10家,包括上海港“1港通”、宁波-舟山港“易步通”、天津港“电子商务网”、青岛港“物流电商平台”、大连港“蓝迈”、营口港“港融”等。这些港口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主要涉及口岸通关一体化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电商、数据对接、业务预约、SAAS云服务、船舶供给等方面。

近两年,在航运大数据领域涌现了以美国的IHS、以色列的Windward、德国的Vessel Tracker、挪威的Xeneta等公司为代表的一系列航运大数据企业,中国则涌现了亿海蓝(船讯)、船达通(龙船)、义为、宝船、Hifleet、i跟踪、箱讯、第e物流、海运圈商务网和港航大数据实验室等一批大数据创新平台。

趋势三:从垂直化向融合化

交通、物流、贸易业务的垂直切分现状

信息化建设首先是在业务需求驱动下,按照梳理后的业务流程来实现信息化系统建设。长期以来,虽然国际贸易依靠国际物流实现货物运输,而国际物流依靠交通运输服务完成货物的空间位移,但是交通、物流、贸易三个业务却被垂直分隔开,这种现状导致了三个业务所对应的信息系统也相互分离。

2016年,商务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托盘标准化,其中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多项物流环节标准。2016年9月,国务院转发的《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明确大力推广托盘(1.2米×1米)、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循环共用,鼓励企业建立区域性、全国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以“集托网”为代表的全国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正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从贸易端货主处切入,改变物流业与集装箱运输业的托盘标准。

2016年底,阿里旗下的一达通联合马士基推出“舱位宝”,从物流平台逆向整合海运订舱平台业务,并且最终服务于阿里的国际贸易平台。

上述两个事件所呈现的商业行为中,可以看到贸易、物流、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正悄然逼近。此前曾有研究显示,航运电商特别是货运类的航运电商发展将会经历货运平台、物流平台、贸易平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大约各需要五年,每个阶段的核心业务和服务水平都将逐步升级,并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现在看来,贸易平台逆向整合物流平台和货运平台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不论是哪种发展路径,交通、物流、贸易的跨界融合总的历史趋势已经显现出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