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殊荣不再

连摘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桂冠后,中国造船业这一荣誉却在今年轰然倒塌。大幅下滑的业绩和绷紧的资金流使得造船上市公司度日艰难

西方学者曾说:“没有蜜蜂,人类最多只能活四年。”而现在,缺少船东订单的船厂可能正经历着这样的苦日子。

在2009年和2010年连摘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桂冠后,201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7665万载重吨,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1亿元,是2003年7.4亿元时的65倍。然而,这一顶峰的辉煌却在航运市场持续转冷的无情打击下,在今年轰然倒塌。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承接新船订单量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6亿载重吨,同比下降30.7%,较去年年底下降16%。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纳入统计的中国180家造船厂今年仅拿到182艘船的订单,去年同期为561艘,其中有46家造船厂今年没有出产1艘船,已陷入停工状态。

本刊曾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高塔上的中国造船业》文章中指出,当时纷至沓来的订单只是昙花一现,过剩的产能和趋于减少的订单会最终压垮造船业,使许多当时还很风光的船厂经营陷入困境。

这一预言不幸在两年后得到应验,年初开始,江苏的启亚船务、惠港船厂,浙江的恒富船业、蓝天造船集团、金港船业,大连的东方精工均相继申请破产,温州最大造船厂东方造船集团也在破产边缘。在民营船厂占2/3的福建,已有70%的船厂开工不足。

位于行业顶端的造船上市公司的处境虽然不像中小船厂那样糟糕,但大幅下滑的业绩也使得船厂度日艰难。在截至8月31日的半年报行情中,内地、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6家船厂共实现营业收入599.4亿元,同比下降4.53%;净利润53.05亿元,同比下降30.01%。业绩的下滑使得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造船企业股票,8月30日发布的中国造船企业指数收于508.32点,较去年发布时的跌幅已达50%。

消失的订单

引爆此轮造船业危机的罪魁祸首,无疑是航运业低迷导致的订单不足。根据此次发布的半年报,主要造船上市公司的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出现大幅下降。中国重工(601989.SH)上半年新接船舶订单总额39.03亿元,同比下降55%(去年同期为86.7亿元),手持订单额410.45亿元,同比下降58%(去年同期为967.4亿元);广船国际(600685.SH)新接船舶订单6艘,共计30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艘,手持订单40艘,共计16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6%(去年同期为46艘,共计195.91万载重吨);熔盛重工(01101.HK)新接船舶订单2艘,共计15.2万载重吨,订单总额5560万美元,同比下降96%(去年同期为28艘,共计340万载重吨,订单总额13亿美元),手持订单101艘,共计1505.6万载重吨,合同总额为58.8亿美元,同比下降13%(去年同期为109艘,共计1740万载重吨,合同总额为67.51亿美元)。

唯一例外的是中国船舶(600150.SH),由于上海外高桥船厂和上海沪东造船的迅猛接单,中国船舶上半年新接船舶订单21艘、206.42万载重吨,同比增加2.23倍(去年同期为8 艘、63.8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92艘、1426万载重吨,高于去年年底的1398万载重吨。

在订单下滑的同时,船舶价格也大幅下降,以VLCC为例,最高峰时船价曾达到1.6亿美元,而目前却在9000万美元左右徘徊,为此许多船厂作了计提减值准备。尽管如此,船厂仍无法消化船价大跌所造成的利润率大幅下降。根据半年报,广船国际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率为4.98%,同比大降58.22个百分点;中国船舶营业利润率为15.53%,同比下降6.71个百分点;熔盛重工毛利率为17.8%,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

由于去年注入了优质资产,中国重工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率为16.59%,同比上升3.33个百分点。扬子江船业的毛利率为24.2%,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业务量和利润的双下降,使得造船厂上半年的业绩普遍惨淡,同比下滑严重。根据半年报,中国重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1.85亿元,同比下降8.68%;实现净利润25.72亿元,同比下降26.82%,EPS0.18元。其中,造船业务实现收入121.61亿元,同比下降35.30%。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