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中印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边境战争——中印自卫反击战。虽然这场短暂的冲突已被大多数中国人遗忘,但它对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中印关系的上空。时至今日,战败的印度始终将中国视为战略威胁,视为竞争对手。

进入21世纪,中印两国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已经变得更加紧密。201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74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充斥市场的中国产品以及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也让印度深感不安。数据显示,印度去年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70亿美元。印度人担心,充斥市场的中国产品限制了印度相关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而印度充足的劳动力优势也得不到发挥。去年12月,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曾暗示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会给印度带来国家安全威胁。

在印度人看来,导致中印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并动辄使用提高关税的方法来限制进口。今年7月底,印度内阁就批准对进口大型电力设备征收21%的关税,而中国制造的电力设备占到印度市场的40%以上;10月份,印度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印度太阳能制造商呼吁征收高达200%的反倾销税……

在这里笔者不禁要问:消除对华贸易逆差就能解决印度贸易赤字问题吗?导致中印的贸易逆差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印度如何才能最终实现贸易平衡?

实际上,尽管中国已经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也显著增加,但这在印度全部的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到20%。对印度的贸易数据产生更大影响的是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的依赖,而这些资源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伊朗、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就是说,即便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突然魔术般的消失,也对解决印度整体上的贸易平衡问题起不了太大的帮助。而印度对中国产品耿耿于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印度对中国的敌视心理。他们接受不了中国处处领先,接受不了中国产品在印度大行其道,接受不了在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认为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给印度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

是什么导致了印度的对华贸易赤字呢?真是印度官员所说的——中国的市场准入存在难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印度难以扩大对华出口商品规模并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存在壁垒,而是印度无法生产出质量过硬的制成品。”香港智库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一针见血的指出。印度对华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自然资源类的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显著的竞争力。据印度方面统计,在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这一财年,印度对华出口前两大商品铜和铁矿石的价值在印度190亿美元的对华出口总额中占比接近一半。不难看出,印度将对华贸易逆差归因于中国市场的贸易壁垒是站不住脚的。

再来看看印度市场上的中国制造。玩具和鞋等产品或许是中国制造“入侵”印度最为明显的标志,然而这些产品在中国对印出口还不到2%的比例。以2010年为例,在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中,超过60%是生产资料,比如电力机械、锅炉、钢铁产品、轮船和工程设备。

印度之所以大量进口此类产品,完全是因为印度国内无法满足自身需求。在此情况下,低于欧美报价的中国制造毫无疑问的成为印度最佳的选择。

相比之下,中国产品对印度来说却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如果印度通过人为的方式限制从中国的进口来降低对华贸易逆差的话,不仅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印贸易问题,反而会扩大印度整体的贸易逆差。因为中国对印出口的物资是印度所必需的,购买报价更高的欧美产品不仅会提高进口成本,也将进一步扩大贸易赤字。也就是说,印度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的方式人为限制从中国进口货物对于印度来说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印度对中国潜在的贸易依赖已经越来越明显,这正是印度所担忧的。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印度一直在竭力探寻解决之道。尽管印度的担忧是多余的,但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却会在事实上给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力。而想要解决贸易逆差需要中印双方携手努力,而不是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人为设置贸易障碍。

毫无疑问,解决中印贸易逆差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无外乎两个方面:一、进一步加强中印贸易关系,增加对华出口;二、在不影响中印贸易关系的前提下,减少对中国的进口。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发达国家会忽略中国市场及其未来广阔的前景。作为新兴的大国,印度也应该积极重视中国市场,将进军中国市场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一旦印度能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无疑将为其海外贸易注入强大的动力,而中印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当然,要想有效的进军中国市场,印度也还有许多事要做。

笔者建议,印度在巩固已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应该以自己的优势产业(如:医药和IT产业)为突破口,加大对中国出口的力度。IT产业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站到了其GDP的30%以上,很容易跃居印度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在这方面印度应该熟悉中国的法律法规,并想方设法提高印度IT业同中国IT业的兼容性。另外,印度的影视娱乐等第三产业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印度政府应该加强引导。

在减少对中国的进口方面,印度同样有许多可以努力的地方。依笔者之见,印度政府应该努力将对中国的直接进口的商品转化为“印度制造”,即吸引中国制造企业在印度开设公司、工厂。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从中国的直接进口,为印度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有可能间印度工厂里生产的商品在出口到中国。从另一个角度讲,资本项目上的贸易顺差同经常项目下的逆差本身就是另一种平衡。

不得不说的是,印度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外资的大举进入。不过印度还可以利用中国技术、投资,来改善印度严重不足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助合作,达到双赢。印度应该转变思维,不能再死盯着中国凭借劳动力优势获得的些许“小钱”,不能将这种国际分工的必然,政治化、扩大化、阴谋论化。

最后,但愿中印两国政府都能够以更高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彼此,携手为中印贸易逆差问题探出一天双赢的解决之道。中印战争应经过去50年了,“边界问题”依然是中印关系中暗藏的“毒瘤”。勿让“贸易逆差”成为中印关系之间的另一根“毒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